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阿卜杜拉和他的“阿达西”
//www.workercn.cn2017-07-09来源: 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红领巾

  “围”系美好 红火未来

  在给妈妈的信中,阿卜杜拉特别提到了老人家日思夜想的孙女。

  “妈妈,您的孙女阿依谢姆现在是家中的‘大人才’了,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时还给我当老师。现在大家都讲交往、交流、交融,他们这一代要生活好,就要多学习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祖国大家庭中生活得快乐幸福……”

  放学铃声响起,金盘路小学大门口热闹了起来。在附近派出所刚刚办好居住证的阿卜杜拉,一眼看见走出校门的女儿阿依谢姆,蹑手蹑脚靠近,拍了女儿肩膀一下,阿依谢姆惊吓着回过头,转而一把搂住爸爸的脖子。

  12岁的阿依谢姆从小就在南昌长大,是他们一家以及全店汉语说得最好、汉字认得最多的一个。

  “老板,我的馕包肉好了没有?”一句毫无磕巴的“马上”应声而来,说话的是阿卜杜拉的大儿子、20岁的买买提,他现在是阿卜杜拉的得力帮手。客人点菜时写的字,难免会有认不出的,这时就只能求助放学回来的阿依谢姆了。

  买买提还学会了使用拼音输入法打字,在翻译软件的帮助下,能在通讯录上记下朋友的姓名。阿依谢姆能准确叫出所有好朋友的名字,自如地进行表达,“徐子仪给我教过跳绳,但因为跳皮筋,把脚给跳大了……”

  只读了小学的阿卜杜拉认为,这就是学习文化的好处。两年前,阿卜杜拉带着阿依谢姆回老家探亲,村小学的老师听说后专程找上门,劝说阿卜杜拉不能再带着阿依谢姆到处走了,孩子一定要读书。阿卜杜拉再三告诉老师,阿依谢姆正在内地读书呢,但老师就是不信。后来,阿依谢姆拿出了书包里的红领巾,老师这才相信。

  徐勇记忆最深的是,曾经阿卜杜拉的手推车上,一边放着干果、煎饼,一边坐着洋娃娃般的阿依谢姆。10多年来,阿卜杜拉在南昌搬了十多个地方,但始终坚持把阿依谢姆带在身边。在南昌市民族宗教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帮助下,可爱的阿依谢姆一次次被安排就近入学,没有耽误一天学业。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2016年9月,阿依谢姆从新建区望城新区中心小学转到金盘路小学,让阿依谢姆开心的是,开学的第一课恰恰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不学习文化,就像听不懂妈妈说的话,眼睛看不到路一样。”阿卜杜拉这样形容。

  阿卜杜拉开的餐厅墙壁上,挂着民族大团结宣传画,暖意融融。餐桌上,摆放着《民族知识小读本》。“我的餐厅就是民族团结的宣传窗口。没有汉族兄弟的帮助,我什么都干不成,更不要说开餐厅当老板了。”

  在给妈妈的信中,阿卜杜拉说了自己做的一件感到自豪的事情。

  “妈妈,我在今年春节前,到南昌市青山湖区慰问了5户汉族困难群众。春节后,又去了南昌市安义县看望慰问了10户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给他们送了羊肉和慰问金。民族团结一家亲,妈妈,您知道了肯定会高兴的……”

  离家20年,阿卜杜拉以书信方式,对母亲、对乡亲诉说心声。

  “我相信,在内地,我们的朋友会越来越多,生活也会越来越好。”阿卜杜拉笑着对记者说。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