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八旬老党员杨国英的慈善人生
//www.workercn.cn2016-07-11来源: 中工网——《湖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6月29日上午,我省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现场,一位八旬老者引人注目,她叫杨国英,安乡县第三人民医院退休职工,是今年全省表彰的100名优秀党员之一,也是当天获奖队伍中年纪最大的优秀党员。

  手捧证书、身披绶带,这个没怎么出过远门的老人有些激动。“我从没想过要获得什么荣誉和奖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因为他们就是未来。”杨国英哽咽地说。

  卖报助学

  不想让贫困孩子失学

  在安乡的大街小巷、车站码头、各个单位的门前,大家常常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抱一大摞书报,向路人叫卖。日复一日,渐渐地,许多人都能叫出她的名字——杨国英,看到她也会主动买一份报纸。

  今年80岁的杨国英,1993年从安乡县第三人民医院退休。闲来无事,老人时常会回单位走走看看,遇到有家庭困难的患者,她总是会提供一点帮助。当时,杨国英的退休工资仅100多元,又无其他经济来源,总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一天杨国英看到街上有人叫卖报纸,她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我为什么不也进点书报卖卖呢?”说干就干,第二天,老人便从邮局购来书报沿街叫卖。一个月下来,居然赚了80多元钱,她把这些钱分成两份,一份留作经营成本,一份捐给了当地慈善机构。

  此后的20年,安乡县城的街头巷尾便多了一个沿街卖报的身影。20年来,她用卖书报所得和自己的部分退休金,捐款近5万元资助社会公益事业。

  后来,她从电视上看到许多孩子因贫困失学,于是从2002年开始,她拿出3万多元钱先后资助了5名贫困大学生上学。安丰乡的熊泰蕾是杨国英的第一个资助对象,自2002年9月开始,杨国英每学期资助这个孩子500元,直到她完成大学学业。现在,这些孩子有的参加了工作,有的入伍当了兵,有的还在大学念书。

  杨国英把钱都做了慈善,她自己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房间内除了一张床、一张饭桌和一张板凳外,就只有书籍和报刊了。她每天只吃两餐饭,而且吃得非常简单。尽管如此,她却很满足。杨国英说:“我从来不想他们报答我,我也不想出名。我捐助他们的目的,只是想他们将来能有出息。”

  自办简报

  跟网吧和游戏室“抢”孩子

  6月27日中午,杨国英带着自己编印的《爱心园地》简报,来到安乡县深柳镇西门口社区,给小学生送来了“精神食粮”。当天,杨国英给在暑假中的30位小学生送出了《爱心园地》简报,并与小学生一起分享“学雷锋、做好事”的故事。

  “孩子们放暑假了,我得赶快编印简报了。”一周前,杨国英接连编印了三期《爱心园地》简报,利用中午、晚上时间,来到社区送给小学生和学生家长。

  在安乡县城某网吧外面,杨国英奶奶“堵”住了两位想进网吧的学生,在老人的劝说下,两个孩子拿着《爱心园地》简报走了。老人说,学校放假了,一些学生的家长有的在外务工或经商,有的在单位上班,这些学生找借口偷偷跑到电游室、网吧去玩,老人在白天经常在县城的电游室、网吧转悠,发现有中小学生就立即去劝说,并给孩子们送上一份《爱心园地》简报。

  翻阅《爱心园地》简报,有雷锋的故事,本地中小学生好人好事,公益团队志愿服务信息,中央领导人有关学雷锋、开展志愿服务的讲话,如何开展志愿服务及道德模范、爱岗敬业典型事迹等方面的内容。

  据了解,三年前,杨国英在安乡县文明办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始编印《爱心园地》简报,至今已自费近5000元编印了80多期6000多份。

  通过《爱心园地》简报,谈心得、写感想、讲故事,延伸雷锋精神,弘扬传统美德,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中感受善和爱的力量,杨国英这样说。(曾 颖 周先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