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杜重远:热忱的爱国主义者、坚决的民主战士
//www.workercn.cn2016-11-18来源: 沈阳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创办实业“肇新一帜” 新疆救亡壮烈殉国

杜重远:热忱的爱国主义者、坚决的民主战士

  杜重远

  在沈阳市沈河区惠工广场西南端的不远处,有一座楼面呈灰色、中西合璧式的三层小楼矗立着。它已被市文物保护部门列为不可移动建筑文物。现为沈阳台商商会办公处。

  据有关史料记载,该楼始建于1923年,至今已有88年的历史。据沈阳大学退休教授王守智先生介绍,这座小楼的始建者和它的主人,是创办奉天(今沈阳)肇新窑业公司,志在实业救国,为抗日救国几赴新疆,惨遭军阀盛世才杀害的最热忱的爱国主义者和最坚决的民主战士——杜重远。

  少而有志 远赴东瀛

  杜重远,字乾学,号重远,1897年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颖的杜重远,在亲朋的资助下,13岁时读完了私塾。后于1911年瞒着家人执意来到奉天(今沈阳),并考取了奉天省立两级师范学校附属中学。由于杜重远聪慧进取,学业成绩优异,在校念书时就享官费待遇,直至毕业。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二十一条”要求时,杜重远曾不顾奉系军阀的阻挠和反对,参加了校内举行的抗日集会,进行张贴抗日壁报和演讲等活动,初步树立了爱国主义思想。

  1917年,杜重远从奉天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毕业后,抱着“提倡实业以救中国的愿望”考取官费留日,负笈东瀛,入东京仙台(另有记载“藏前”)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专攻陶瓷制造。他在日留学期间,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行径,常奔走于中国留日学生之中,呼吁“读书不忘救国”,发动学生抗议示威。后又参加“收复旅顺、大连宣传队”回国宣传,号召人民起来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并组织了京、津两地的学生及社会各界的示威游行。

  创办实业 肇新一帜

  1923年冬,杜重远从日本毕业归国后,放弃一切当政府官吏的机会,回到奉天(今沈阳)经营瓷业,以实现救国的夙愿。他求亲靠友积极筹资,凑集了10万元,于同年3月,在奉天市(沈阳)城北小二台子购地100余亩,开始建窑,办起了小型砖厂,生产砖瓦,定厂名为肇新窑业公司。

  经过三年的奋斗,杜重远创办的肇新窑业公司成为奉天省第一个新式砖窑。1924年春,又增加一些新股,连同旧股合计奉票20万元,兴建一座德式哈夫曼大轮窑,从而扩大了砖瓦的生产,打破了日本人对奉天建筑所用砖瓦的垄断。为了增强与日商的竞争能力,他继续借款、筹款,扩大企业。1927年春,又筹资30万元,在原有砖瓦厂的基础上开始兴建新窑,新建制坯、绘釉等车间。此时,张学良也从边业银行拨出现洋12万元,作为个人股本投资。

  公司从大连等地聘请技师和技术工人,共同研究改进技术,从外国购置新式机器,采用新法烧制陶瓷。1928年8月16日正式投产,试制出第一批50余万件瓷器。次年,年产量就达到300万件。由于该厂生产的瓷器色泽优美,花纹新颖,并以低于日货70%的价格出售,进而畅销东北各地。1930年1至8月,该厂生产出20多种花色规格的瓷砖达533万件,仍供不应求。到1930年底,该厂职工总数已达600多人,年产各种陶瓷器约600万件,价值40万元,并在东北各地设包销处42处。当时,在奉天(沈阳)已成中国人自己经营规模最大的窑业工厂,也是中国机械制造陶瓷的第一家。

  由于肇新瓷器迅速占领东北市场,致使日资大连大华瓷厂销量锐减。为此,日本人以肇新窑业公司挖其墙角为由,起诉到经济法庭。然而,在庭审中,杜重远却严词答辩:“中国工人愿意到中国人开办的工厂工作,乃是上关主权、下关人权之所为,无可非议之举。”在奉天民族工商业者的声援下,日方终以败诉告终,被迫转产耐火砖。至此,东北日用瓷器生产惟“肇新一帜”。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