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李保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www.workercn.cn2016-06-28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所有的优秀知识分子,无不把实际应用作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无不把经世济民作为知识的最终用途,无不把自己的学习、专业、研究同时代的命题、人民的需要紧密相连。

  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根据祖国的需要,改换了二十多种专业。”

  李保国说:“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35年扎根太行,李保国因时、因势、因需,在研究上不断“跨界”,在专业上不断“反串”——

  大学时学的是蚕桑,到太行山后开始学山区治理;

  解决了山区治理的难题,已经是博士生导师的他,又实打实地拿了个经济林博士学位。

  在前南峪造林时,他研究土壤、径流、气候;

  在富岗种苹果时,他研究昆虫、肥料和标准化生产。

  当山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成为现实的需要,他是葫芦峪“大园区、小业主”园区经营机制的设计者,是我国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领路人;

  当规模和品牌效应成为农副产品赢得竞争、提升效益的必然选择,他又成了核桃技术创新联盟和苹果技术创新联盟两大产业联盟的理事长……

  “跨界不怕,什么东西都是该学就学。”“该学就学”,李保国用简简单单四个字,生动地诠释出学以致用的治学准则;

  和大山、农民、实践无缝隙结合,李保国用35年的时间,深刻说明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知识分子怎样才能学以致用、经世济民。

  “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成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

  “我的知识面非常宽,从生态的、土壤的、肥料的、栽培的、生理的,一直到分子生物学的;从宏观到微观,从单项技术到宏观产业设计,我都懂。”投身科研生产35年,李保国成了这样一位“通才”——知识分子特别是从事应用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要学有用之识、成有用之才,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因为那里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最能告诉你“该学习什么”。

  “两聚”造林理论、太行山生态林业建设技术、山区高效综合治理工程技术体系、山区特色优势林果产业化技术体系、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技术、绿色核桃配套栽培技术……扎根太行35年,李保国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全新的科研成果——知识分子要勇立潮头、引领创新,必须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因为那里集中体现着发展的要求、前进中的问题,最能告诉你“该研究什么”。

  打造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前南峪被誉为太行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获得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五百佳”提名奖;让140万亩荒山披绿,使山区增收28.5亿元,帮10万农民脱贫……一心科技扶贫35年,李保国让科技真正成为了“大自然和人类的福音”。——要让知识服务于发展、造福于人民,知识分子就必须做真正的实际工作者,因为只有让广大群众掌握,理论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