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听中国职工讲故事-正文
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的铁裁缝
//www.workercn.cn2019-04-25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三十多年来,他坚守在同一个车间,干同一个工种,专注于一件事,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工作,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难关,为我国多发火箭焊接“心脏”,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他就是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高凤林班组组长,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自从1980年毕业后分配到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发动机焊接车间工作以来,高凤林一直坚持以国为重,甘于奉献,为我国90多发火箭焊接过“心脏”,占总数的近四成。他曾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全国职工职业道德标兵个人、中央国家机关十杰青年等荣誉称号。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他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勤学苦练 造就“焊接金手”

  1978年,高凤林进入211厂技术学校学习,1980年毕业后分配到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发动机焊接车间工作,他一直待在生产一线,潜心研究,勤学苦练,三十多年来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技术在实践中愈发精湛。

  焊接实习时,高凤林都会做笔记,他不仅记下操作规程,还记下自己操作时的心理变化,还有师傅和同学们的操作特点,最后可以总结为稳,准,匀。由于他的细致和努力,高凤林在实习过程中,发动机焊接车间的工段长就注意到他,觉得他是一个可以培养的对象。

  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后天的磨练,只有在踏踏实实的实践中才能精益求精。高凤林为了练好基本功,吃饭时用筷子比划焊接送丝的动作,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他还练就了可以十分钟不眨眼的绝技,为焊接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凭借高超的技术和特殊贡献,获得了特级技师的称号。

  ——上世纪90年代,亚洲最大“长二捆”全箭振动塔的焊接操作中,高凤林长时间在表面温度高达几百摄氏度的焊件上操作。在他的手上,至今可见当年留下的伤疤。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厂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为了突破一项熔焊难题,高凤林在半年时间里天天趴在产品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被同事戏称“跟产品结婚的人”。

  高凤林勤学苦练,脚踏实地,用汗水和时间造就了“焊接金手”。

  攻坚克难 他是“奇迹”创造者

  航天事业注定是与高难度相伴的,高凤林在进入焊接车间工作时就明白这份工作的复杂和高难度性,很多次的焊接工作,都是一次攻坚克难的过程。他始终坚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多年来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他也因此被称为“奇迹”的创造者。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高凤林接到了一个难度极高的焊接任务,对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第一台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进行焊接。在这台庞然大物上,要将248根壁厚只有0.33毫米的细方管不差毫分地准确固定,需要长达900米的焊缝才能完成。但是他手中的焊枪,可能不用0.1秒就会把管子烧穿焊漏。为了解决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烧穿和焊漏两大难题,他连续昼夜工作一个月,终于攻下了这两个难题,成功焊接出了第一台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随着难题的解决,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也大幅提升。

  在2006年的时候,一个由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牵头,16个国家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因低温超导磁铁的制造难题陷入困境。在国内外两拨顶尖专家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高凤林只用两个小时就拿出方案,让在场专家深深折服。

  不仅有这样技术难题的攻克,高凤林还解决了很多其他的攻关难题。在众多国家攻关项目和民用产品的生产中,高凤林提出的新焊接工艺比原方法提高功效6倍多,节约原材料50%,实现系统批量化生产;在承接众多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中,他的技术为我国新型节能机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通过大量实验,填补了钛合金自行车架焊接,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高凤林共攻克难关达96项之多,“奇迹”的创造者这一称呼用在他身上毫不为过。

  忠诚焊接 弘扬工匠精神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全国道德模范、北京市全国技术创新大赛唯一特等奖……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高凤林,已然处在人生巅峰。但是进入车间,他仍然专注一线,没有一丝杂念地认真工作。他始终认为,“航天是我的理想,我的根就在焊接岗位上。”

  现如今,50多岁的高凤林仍然奋战在一线,承担长三甲系列火箭氢氧发动机的批产,长征五号芯一、二级氢氧发动机的研制生产等任务,继续攻破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

  与此同时,他还承担着带队伍、传技术、对内对外交流等工作。他经常说“人的质量决定产品质量”“要尊重产品,尊重你的工作对象”……高凤林也将这些理念传递给身边的年轻人。在他看来,任何先进设备都是人的延伸,都需要人的控制,需要长期的专注和投入来追求产品及内涵的实现,从而达到产品的最佳状态。

  30多年来,他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攻克难关200多项,主编了首部型号发动机焊接技术操作手册等行业规范,多次被指定参加相关航天标准的制定,并且主导并参与申报了9项国家专利和国防专利……

  虽然高凤林现在已经是顶尖的技术高手,但他依然觉得随着国家发展,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才能够满足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高凤林继续扎根焊接岗位,学习创新,弘扬工匠精神,放飞中国梦想。他也经常说“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能够用汗水报效祖国,就是我永远的追求。”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忠一行,直到今天高凤林依然奋战在一线,用矢志不渝的工匠精神,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完美焊接,影响和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

  重访最美职工:

  管延安:专注敬业成就“大国工匠”

  方文墨:航空报国 造世界最先进的歼击机

  宁允展:用“绣花精神”研磨工匠之心

  相关专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