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延安:专注敬业成就“大国工匠”-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管延安:专注敬业成就“大国工匠”

中工网记者 朱晶晶
2019-04-24 13:22:48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开通后,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陆路车程由3.5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然而,这个梦想从提出到实现,三地人民足足用了35年。

  盘踞海中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全长5.6公里的海底隧道无疑是整座大桥“皇冠上的明珠”。成就这项大国工程的,是管延安和他的同事们。96个月的大桥建设,管延安因其海底隧道沉管“零缝隙”精湛的操作技艺,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港珠澳大桥是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其中的岛隧工程是世界上在建的最长公路沉管隧道。工程采用世界最高标准,设计、施工难度和挑战均为世界之最。管延安负责沉管二次舾装、管内电气管线、压载水系统等设备的拆装维护以及船机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工作,因精湛的操作技艺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2015年荣获“全国最美职工”称号。

  18岁起,管延安就跟着师傅学习钳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2013年,管延安和工友便投身到国家“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主要负责在深海中沉管安装。

  大桥海底沉管隧道由33节沉管连接而成,每节沉管标准长度180米,水平面积有10个篮球场那么大,重达8万吨,沉管要在最深40米的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在业内人士看来,难度系数丝毫不亚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如此庞大的工程,即便在陆地上建造也需要极为复杂的工序。

  管延安负责的设备中有一种叫截止阀,作用是控制沉管对接时的入水量,调节下沉速度,从而让两节隧道在深海中精准对接。“如果要在地面完成,只要拧紧螺丝就够了。但要在深海中完成两节隧道的精准对接,设备不渗漏,安装接缝处的间隙必须小于1毫米,就只能靠手感来操作了。”管延安说。

  1毫米的间隙无法用肉眼判断,他通过一次次的拆卸和练习,凭着“手感”,实现了对接“零缝隙”。为了确保肉眼看不到的1毫米精度,他拧螺丝几乎不戴手套,“戴手套总觉得手和螺丝之间隔了一层,很难找到手感”,干了二十多年钳工,他的手掌满是老茧。经过上万次的重复工作,管延安练就了左右手拧螺丝均能实现误差不超过1毫米的高精准水平。

  在一次次的操作中,他还练就了“听感”,通过敲击螺丝,从金属碰撞发出的声音,判断装配是否合乎标准。“不一样的安装,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这些是凭经验慢慢摸索出来的。”管延安说。

  五年来,60万颗螺丝零失误,是管延安敬业态度的最好证明。一个看似细微的蝶阀,他在安装前会将各个零部件检查三遍,安装后再检查三遍,最后还要调试检验。较真的管延安,做事极为专注,总是以主人翁精神去解决每一个问题。

  一个个细小突破的集成,一件件普通工作的累积,成就了“大国工匠”的传奇。他经常说“质量无小事,要存敬畏之心。”最细小的活儿,往往需要用最细致的心,管延安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诠释了中国匠心。

  “大家都叫我‘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但是,只有我的徒弟们知道,我只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不厌其烦地从第一节沉管到最后第33节沉管,从拧过的第一颗螺丝到最后第60万颗螺丝,在每一件设备、每一颗螺丝安装完后,都坚持做到反复检查三至五遍才放心。”管延安说,海底隧道建设是造福成千上万人的大事,至少在他所负责的环节一定要精益求精。

  管延安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技术超群的钳工,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需要耐心,更需要时间。他处理过很多次危机,最爱说的一句就是“练习,重复练习”。平时半个小时就能安装好的设备,变成了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但管延安觉得,这些“笨功夫”下得值。

  专注,做什么事情都静得下心来,是工友们对管延安的一致评价。每次沉管安装完成后,压载水系统的电动蝶阀都要从沉管里面拆回牛头岛维修基地,维修检测后重复使用。法兰盘是蝶阀的关键部件,每次维修都是管延安亲自动手。铺开耐水砂纸,倒上研磨油,随着管延安手臂不急不缓的摆动,一个直径20多公分的金属盘在砂纸上均匀的画着圈,磨一会,用手摸一摸盘面,又磨了起来。“最难的地方就是研磨这个阀口,上下两个阀口,一个动面一个静面,都需要研磨得严丝合缝,之后才能不漏不渗。不能有误差,必须是零卡零的。”管延安边磨边讲解要领。

  “管师傅上个螺丝都要检查3遍。”与管延安同班组的小张说。“再检查一遍”是管延安对年轻同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不怕折腾、给自己加压,管延安给出的理由是:深海安装是个良心活儿。海底隧道建设是造福成千上万人的大事,至少在他所负责的环节一定要精益求精。

  管延安习惯给修过的机器和零件建立档案,在他的《修理日志》上,每个经他手维修的机器和零件都有详细的记录和图解。从业至今他已经写满了的8本日志。这些“图解档案”同时也是徒弟们的工作“宝典”。

  港珠澳大桥工程完工后,管延安被公司调到总部船机装备部,担任公司首席技师。根据公司安排,他将参与深中通道工程和大连湾通道工程的专用船舶监造工作。建设深中通道,公司又新研发了具备自航能力的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以及更先进的整平船,凭借这些先进装备,凭借管延安他们在港珠澳大桥施工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深中通道、大连湾通道一定会干的更快更好。

  管延安现在也经常到项目一线为同事讲港珠澳的故事,讲工匠精神。他讲的最多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用心去琢磨,要有责任心。同事们都认真地听我讲,我觉得这不是对我个人,而是大家对‘大国工匠’这个称号的景仰,对工匠精神的深刻认同”,管延安说。

  重访最美职工:

  方文墨:航空报国 造世界最先进的歼击机

  宁允展:用“绣花精神”研磨工匠之心

  “两丝”钳工顾秋亮:给“蛟龙号”装眼睛

  相关专题:

来源:中工网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动物出击》导演冯小宁:为拍这部电影特意养猫狗

    23日,儿童动物电影《动物出击》在北京举行首映式,影片导演冯小宁,“男一号”灵缇犬布鲁斯,演员景熙童,友情出演郑昊、龚洁、张新华、李浩轩、李木子等出席助阵。

  • 郑凤荣:惊世“报春燕”

    在位于龙潭湖的一所普通公寓里,82岁的郑凤荣仔细擦拭着相框。相框中,一张1957年11月17日拍摄的照片,定格了她最自豪的时刻。照片中,20岁的郑凤荣在先农坛体育场的跳高场地上凌空跃起,剪式过杆动作使她的身体如同飞燕,跳过1米77的高度。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意锐王越:“标准”+“实践”双管齐下

    4月23日,支付受理终端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内部宣贯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银行卡检测中心、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等多家机构,以及以意锐为代表的20家支付受理终端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 百度王海峰:深度学习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

    “深度学习正在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深度学习框架是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4月23日,百度高级副总裁、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海峰在首届WAVE SUMMIT 2019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上表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