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钢铁厂和卫星上,都有他的智慧
//www.workercn.cn2016-10-24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留声机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10月8日,在严东生院士的追思会上,上海副市长赵雯这样回忆说。

  9月18日早上5点56分,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教育家,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严东生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98岁。

  严东生一生钻研无机材料。他的杰出成果包括高温结构陶瓷、无机复合材料、高温无机涂层、耐火材料以及高温过程物理化学研究,为中国飞机制造、卫星上天突破材料瓶颈。他不仅引领中国的无机材料学科与国际接轨;还领导建立一套依靠科学家的评审制度,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基础。

  他的材料都关系国计民生

  严东生,1918年2月生于上海。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后于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

  1950年严东生回国,就任开滦化工研究所副所长,立即开始了耐火材料的研究,并到鞍钢参加制订中国第一个耐火材料生产、检验、测试标准。这个标准一直沿用多年。严东生的第一项成果就有助于钢铁工业的恢复。

  包头钢铁厂是国家重点项目,然而包头铁矿含氟量高,高温下氟化物会侵蚀炼铁装置中的耐火材料,这在国外铁矿冶炼中还从未碰到过。1954年,刚到中科院冶金陶瓷所任研究员的严东生立刻对“耐火材料侵蚀机理和合理选材”等问题展开了研究。最后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

  稀土中蕴藏着各种稀有金属,怎样挖掘我国稀土矿藏的价值?1960年,严东生担任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后,参与两个课题组对稀土氧化物与其他高温氧化物体系进行了十几个系统相平衡与结晶化学规律的基础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为此,他们在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1950年代,严东生研究各类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抗氧化无机涂层和无机高温材料的制备等,有助于中国飞机发动机寿命的成倍提高;1960年代,严东生研制新型扩散涂层材料,为我国各类卫星的姿态控制开发了关键材料和部件;1970年代,他倾心发展特种无机复合材料,为远程导弹突破再入热障难题、发展洲际导弹提供材料基础。

  严东生与丁肇中教授的合作,在20多年中推动中国在闪烁晶体领域的进步,并形成了一个几乎是独占性的产业。1983年,严东生了解到,丁肇中教授为了建造西欧核子研究中心L3探测器的高分辨率电磁量能器,要生产一万多根23厘米长的BGO晶体。当时,国内外尚无人能长出这种无缺陷、大尺寸的晶体。严东生大胆改变该晶体的生长方案,一年研究,就得到性能优良的大尺寸(30厘米长)单晶体材料。当时美、日、法有关公司也在竞相研制,但在各项性能的比较测试中,上海硅酸盐所的晶体名列榜首。在此基础上,上海硅酸盐所完成了从实验室成果到大尺寸晶体批量生产的开发,成为世界上BGO产出规模最大、质量最可靠的单位。

  严东生90岁时,他参与的“大尺寸掺杂钨酸铅闪烁晶体及其制备技术”项目还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应用该技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利用下降法工艺大批量制备出大尺寸、高性能的掺杂钨酸铅晶体。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