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张焕乔:不图虚名只求实干的物理学家
//www.workercn.cn2016-06-20来源: 重庆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不畏困难一心做研究

    在百度中输入“张焕乔”,很快便能搜索出他的主要成就,这其中包括参与中国第一台中子晶体谱仪和中子衍射仪的建立、参与发现压电振动石英单晶中子衍射增强现象、开创国内垒下和近垒重离子熔合反应研究等。

    这一系列专业术语和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显然太过晦涩难懂。张焕乔向记者深入浅出地解释:“核物理就是研究微观世界里物质运动的规律,包括原子核的结构和反应、射线束产生和探测等,虽然微观世界里的原子核和核子等不能用肉眼看到,但并不能说明它们不存在,微观世界里的物质也拥有自己的物理法则,这便是我研究的东西。”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是“两弹”的辉煌时期,张焕乔所在的原子能研究所是“两弹”研究的重要部门。在钱三强的带领下,大家的积极性颇高。张焕乔回忆道:“一次,钱先生传达了陈毅元帅的讲话,说‘如果中国把原子弹搞出来了,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子就硬了,外交部长也好当了’。我听后心中不由得热血沸腾,攒足了劲儿想为国争光。”

    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苏联撤走专家。没有外界的支持,原子能研究一时陷入困境。中央决定自力更生,过技术关,调动国内科技力量,全国大协作,这一切给他们指明了方向。“那时,我参加在重水反应堆上建立中子晶体谱仪的工作,真是一切从零开始。”张焕乔回忆道,由于加工精密的传动装置有困难,也买不到精密的涡轮杆,他们就用高射炮底座转盘代替传动装置,终于与中科院光机所合作建成了一台高精度的中子晶体谱仪。与此同时,张焕乔和同事们将解放前中央研究院闲置多年的一台X光衍射仪改装成一台高分辨的中子晶体谱仪。1960年7月他们又将光机所建的一台中子晶体谱仪改建成中子衍射仪。正是在这台中子衍射仪上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用的点火中子源进行了均匀性的检验。

    在张焕乔看来,物理学家每天都与枯燥的数据、实验打交道,需要坚持不懈的恒心。“我觉得,我骨子里有重庆人的倔强,遇到挫折不气馁。在工作中,我不喜欢追求虚名,只追求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创新。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以科学的态度追求科学的发现,以爱国的情怀将自己奉献给科学和祖国。”张焕乔说。

    上世纪70年代末,核工业进入转型期。此时,为了配合改革,研究院领导找他谈话,准备将他的课题组转到另一个研究室,而留他在中子物理研究室任主任。张焕乔当场坚定地表示:“我要跟着课题走,课题到哪我就到哪,主任我可以不当,但我不能跟课题分开。”领导被张焕乔说服,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他始终在科研一线从事研究工作。

    或许,正是这份对学术研究的执着精神推动着他不断前进。1997年,63岁的张焕乔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即使晚年视力减退,他仍坚持科学研究。

    如今,82岁的张焕乔仍牵挂着故乡重庆。“在北京,我时常都会上网浏览重庆的新闻。这几年,家乡发展太快了。”张焕乔感慨道。未来,他希望重庆能加强农村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良的教育条件。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