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胡大勇:“大勇”抓毒贩,“大智”巧破案
//www.workercn.cn2016-11-14来源: 人民公安报
分享到:更多
  档案:胡大勇,男,35岁,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缉毒大队民警。
  战绩:从警以来,胡大勇先后参与、指挥破获公安部、江苏省公安厅毒品目标案件85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300余名,缴获各类毒品150余千克。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获个人嘉奖8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被授予“苏州市劳动模范”“苏州最美警察”、全省公安机关“肃毒害、创平安”禁毒百日攻坚会战成绩突出个人、全省禁毒信息化情报研判能手等荣誉称号。
  第一眼见到穿着休闲装的胡大勇,很难把他与缉毒警察联系起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扔在人堆里,压根儿认不出我是警察。”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汉子,却是苏州缉毒一线的一柄尖刀。他从事禁毒工作10多年来屡立战功,由他主持研发的禁毒情报实战应用系统更是解决了困扰禁毒实战的多个瓶颈问题。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尽快让缉毒工作搭上互联网大数据这趟快车,在使犯罪嫌疑人无处遁形的同时,能让战友出现场时的风险降到最低。”话语间,胡大勇的眼神里透着一股执着。
  大勇:冲锋在前,化解致命危险
  坚守在缉毒工作的第一线,胡大勇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异常凶险的抓捕,撞车、飙车是家常便饭,与携有凶器的毒贩近距离接触的场面也时常发生。
  “他们身上几乎都有凶器,不是枪就是刀,由于贩毒是重罪,他们肯定拼死抵抗。”胡大勇说,为了侦查需要,他和同事在执行任务时不能穿防弹背心等防护装备,只能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直面穷凶极恶的歹徒。
  有一年的盛夏,在尾随侦查一名即将进行毒品交易的毒贩时,胡大勇在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的汽车内守候了1个多小时。天气异常闷热,胡大勇坐在闷罐一般的车内既不敢开空调也不敢喝水,就为了避免引起犯罪嫌疑人的注意。
  突然,一辆轿车进入了胡大勇的视线,车窗缓缓摇下。只一眼,胡大勇便认出此人正是他守候已久的犯罪嫌疑人唐某。毫无察觉的唐某正从一名中年男子手中接过递来的包裹。对讲机里传来了抓捕的指令,3辆汽车迅速向唐某冲去,前后夹击把唐某的车围在了中间。
  被包围的唐某并没有束手就擒,他不断撞击前后夹击的车辆,猛烈的冲撞让车辆中间产生了较大的间隔。就在唐某的汽车快要从包围圈中冲出去的时候,胡大勇驾车拦住了他的车头。随着一声剧烈的撞击声,毒贩的汽车猛地撞上了胡大勇的车身停下了。
  由于胡大勇的及时拦阻,唐某被成功抓获。所幸,胡大勇没有受伤。
  “当时就是想抓住他,根本来不及想危险不危险。”正如父母给他取的名字,胡大勇有着与生俱来的勇气,让他在缉毒工作中无惧任何危险和挑战。
  一次,胡大勇收到电话指令:一名毒贩就在附近,并且身上可能带枪。刚挂断电话,胡大勇就看到毒贩出现在马路对面,并准备打出租车离开。
  此时,只有胡大勇距离毒贩最近,其他战友尚未赶到。“要不要动手?如果不动手,就会失去抓捕良机;如果动手,目前只有我一个人,一旦抓捕失败,周边群众将会遭遇危险。”几秒间,胡大勇脑海中闪过一个个念头。他决定过马路,悄悄地站在一边,当毒贩上了一辆出租车后,他敲开驾驶室的车窗,询问司机是否能够拼车。
  就在胡大勇与司机攀谈时,战友们及时赶到,将毒贩成功控制,从其身上搜出了一把子弹已经上膛的手枪。
  大智:把破案风险降到最低
  “毒品犯罪隐蔽性强,一些突发情况往往会对缉毒警察造成重大威胁。”胡大勇说,如果能建立一个高效的专业实战应用平台,编织一张涉毒信息天网,就能将碎片化的缉毒信息串成线,提高缉毒效能,降低缉毒风险。
  最初,胡大勇尝试人工采集整理缉毒数据,随着数据越来越多,他又开始研究制作网页和专门的涉毒信息数据库。一个个数据分析模型、比对研判工具的建成,对于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警察来说,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胡大勇从不轻言放弃,凭借多年实战累积的经验,他提出了做强专业数据、做实服务、批量比对研判、追踪预警、数据分析应用模型等紧贴实战的理念和技战法。在支队领导的支持和科技部门的支撑下,他主持研发了“苏州市公安局禁毒情报实战应用系统”。
  “这个系统充分发挥了大数据、云计算的巨大作用。”苏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负责人介绍,通过信息关联,能够从一些看似没有联系的信息中发现共同点,从而发现破案线索。
  一个名叫“豪哥”的人在苏州“毒圈”小有名气,但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仅凭一个绰号、一个电话号码,胡大勇开始了对“豪哥”长达2年的追踪,终于使与“豪哥”有关的4个贩毒团伙相继被打掉,最终神秘的“豪哥”也被警方抓获。从未谋面,胡大勇却一下子叫出了“豪哥”的真实姓名,这个隐姓埋名多年的毒贩惊呆了,并深深低下了头。
  “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只要他和人接触,就会留下信息,这就是大数据的力量。”胡大勇说。
  在近期破获的一起毒品案件中,胡大勇根据前期掌握的关键人物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筛选出了50多名涉毒嫌疑人。案件结案后确认,胡大勇事先研判提出的分析结果中,符合真实案情的达到80%。
  现在再回头看过去研究数据的那些日子,胡大勇坦言:当时很累也很迷茫,因为刚开始的那几年,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但他却坚持了下来,因为他知道,如果警方掌握的嫌疑人信息足够多、准备足够充分,就能直接降低缉毒警察在抓捕过程中的风险,能够为战友穿上一件隐形的“防弹衣”。
  大爱:心系家人,关爱吸毒者家庭
  胡大勇说,每次破门而入抓捕毒贩前,他都会在心中默念3遍:控制对方双手!“如果嫌疑人双手不被控制,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他们手上都有凶器,同事因此受伤的不在少数。”胡大勇说。
  这也使胡大勇养成了一个职业习惯——研究各种各样的门:这门有多厚?锁是什么锁?一脚能不能踹开?因为这些答案在禁毒实战中直接关乎生命。“每次执行完任务回家,看到家人,再看看自己毫发无伤地回来了,就会很放松,感觉特别幸福。”胡大勇说。
  干了警察这一行,陪伴家人的时间势必不多。“人民公安为人民”,这是胡大勇在又一次爽约后,他的妻子在微信朋友圈里给他的留言。他深知这句话里有亲人的理解和肯定,也有自己多年来为了理想对家庭的亏欠。“所以,只要我在家,就多做一点,多关心他们一点,尽可能不让家庭受太大影响。”胡大勇说。
  作为一名缉毒民警,打击毒品犯罪是职责和使命,但胡大勇始终认为禁毒工作“打击不是目的,预防才是关键”。大部分吸毒人员本身也是受害者,他们的家庭更是因为毒魔变得支离破碎。作为长期奋战在缉毒一线的警察,胡大勇深知涉毒犯罪的可恨,也同情吸毒人员的可悲。
  一次,胡大勇从禁毒社工处得知,吸毒人员温某刚出戒毒所不久,又因为复吸被抓了。他的妻子由于丈夫的再次入所痛不欲生,家里连半岁女儿吃奶粉的钱都没有了。胡大勇一边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一边联系社区,几经辗转为他们申请了低保。这让身在戒毒所的温某痛哭流涕,发誓要戒掉毒瘾、好好生活。
  胡大勇说:“毒品不绝、禁毒不止,既然选择了缉毒这一行,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邹巍 崔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