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姜正涛:技冠群芳的“织男”状元
//www.workercn.cn2016-08-22来源: 中工网——《山东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在纺织行业这方天地里,纬编工只是纺织工人的一个缩影——他们忙碌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周而复始将单调的穿纱套布、排针、更换错针、找错针、接纱等环节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无疑就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传承。即发集团纬编工姜正涛,20岁进厂工作15年间,十年磨一剑的工作磨练和持之以恒的刻苦钻研,成为众多纬编工心目中的“能工巧匠”。

  走进颐和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台台织机交替着发出欢快的轰鸣,身材瘦小的姜正涛正围绕着四五台织机步履匆匆地来回穿梭,得心应手的驾驭中透发着自信和执着。他抬头查看纱线有无断裂,低头观察布匹是否有瑕疵,在不断精调中,将细如发丝的纱线纺织成布匹。在针织行业,对每一位纬编工人而言,这都是他们的必备技能,不一定“心灵”,但求“手巧”。

  接线头,听起来似乎是极其简单的工作,但在纬编工眼里是一项技术活,线头接得快,布就织得多;线头系得小,布面就看不出瑕疵。姜正涛说着话,拇指与食指捏住线头,中指与无名指协同操作,仅仅眨眼功夫,一根断开的纱线就已经接续完毕。那双厚实的大手,虽然看起来并不灵巧,但其接线头的速度确实令人眼花缭乱。“我一共负责4台织机,360根纱线同时运作,遇到纱线断开的情况,我必须迅速找出问题并对应解决。”姜正涛这样说。

  纬编工的另一个“绝活儿”就是“找坏针”。以2米宽的布面为例,机器需要安装2640根针同时工作,这些针排列有序,每一根都有指定的位置和编号,由于长期摩擦,这些针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纬编工们通过肉眼及时发现布面瑕疵,对应找出哪一跟针出现什么问题,然后进行维修或换针。如果处理不及时,一分钟就能织出一米多的残品布。

  姜正涛的师傅于波见证了姜正涛的成长和进步,“在车间里,姜正涛跟其他人走路不一样,他走起路来有一种脚下生风的感觉,嗖嗖的。”

  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姜正涛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操作本领,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除了在常规操作技术上做到速度和效率上的“冠军”外,姜正涛还和同事一起对操作技术进行革新,针对车间中产生的高弹坯布停车痕问题展开技术攻关,通过走线、调整机器咬合紧密、调整变频器等措施,使这个车间中产生的技术难题得到有效控制。姜正涛所在的质量攻关小组,被评为2013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姜正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工作经验快捷有效,拜在他门下的徒弟也是越来越多,经他培训过的新职工有20多人,现都成了公司的骨干。“严谨、敬业、能钻研”,于波对姜正涛这样评价,虽然纬编工不是高学历技工,但他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日益成熟。

  2009年,在即墨市第三届职工技能大赛中,姜正涛取得纬编工组第二名,被授予即墨市“创新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在山东省针织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中,姜正涛获得总成绩第五名、单项成绩第二名,被授予山东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14年11月,姜正涛参加全国纺织行业“佰源杯”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一举摘得桂冠,被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12月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5年4月,他被授予“山东省纺织工业首席技师”荣誉称号。 (陈宪伟 吴留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