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张晨光:矿山“亿元机电王”
//www.workercn.cn2016-08-09来源: 中工网——《山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张晨光(左)在培训年轻职工。 在张晨光的记忆中,这样的场景曾多次重复——

  那是成庄矿建成投产不久,井下的主变频器便发生了故障。这是个“洋玩意”,矿上的技术人员都不大敢动它,联系国外专家修理,最快一周才能到矿。等,就意味着整个矿井都要停产。关键时刻,张晨光主动请缨,揽下了这个“瓷器活”。在一片质疑声中,张晨光仅用了一个晚上就查出故障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第二天,从市里买回来的国产设备被安装到了主机上,主变频器立刻恢复了正常运作。一周后赶来的外国专家对此连连称赞。

  在成庄矿,张晨光的名字总是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和技术能手、机电大王、刻苦钻研、劳动模范联系在一起。

  20年来,张晨光从一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维修电工,成长为一名全国技能大师。以他名字命名的“晨光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培训高级技师16人、技师25人、高级工173人、中级工311人,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近1.44亿元。2012年5月,“晨光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2013年11月被授予“煤炭行业大师工作室”称号。作为享受山西省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技师,张晨光参加了中国高技能人才海外培训团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是全省惟一的技师,并获得“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荣誉称号。2015年,张晨光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94年,张晨光从晋煤集团技工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新建矿成庄矿工作。半年后,时任煤机司机的张晨光被调岗为机电工,作为惟一的外岗人员同其他7名专业人员共同学习,钻研当时亚洲最长的矿井主提升系统的机电设备。

  “没想到饭盒一样大的东西竟然能控制3公里长的主运转,当时自己就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搞明白到底是咋回事。”张晨光暗下决心。

  然而,想要搞懂它并非易事。张晨光面前的整套设备全部是进口设备,变频器是美国的,核心部件是英国的,电机是法国的……图纸、标识全是外文,这让技校毕业的张晨光一头雾水。一开始还不时请人翻译,后来索性就自己买了本英文字典一个一个单词地查。为了更好地与设备进行对照学习,他甚至把宿舍直接搬到了车间,只要一有时间就钻研。就这样,整整3年时间,张晨光吃住在车间,终于熟练掌握了所有进口核心硬件设备的技术。

  随后,张晨光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开始投入设备软件的学习,自主研究内部编程技术,学习各种换算法、二进制……逐一破解各种难题。

  1998年,在全矿机电工技术比武中,张晨光作为惟一的技校生与其他科班毕业的十几名机电专业大学生同台竞技,在参赛的电子电板焊接、PLC编程等4个项目中全部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20年来,张晨光锲而不舍,带领“晨光创新工作室”的工友一道自主研发出各类新技术40余项,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44亿元,也因此有了“亿元机电王”的美称。

  就拿自主实现运行工区集控机房自动化控制来说,因为涉及上千台设备,生产厂家多,每个细节又都不一样,张晨光用了3年多的时间才研发成功,为矿井节省开发费用1000万元。

  煤矿设备自动化程度和技术精密度的不断提高,对矿井维修电工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更多的高技能维修电工成为张晨光的又一个职责。在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回来后,张晨光培养新人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他一边通过函授和自学的方式,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一边自行编撰《矿井维修电工开关类》《矿井维修电工控制类》《矿井维修电工图集类》《矿井维修电工故障类》等一系列实用性极强的教材。他还持续创新培训方式,采取“理论—实践”循环培训模式和排查故障“闯关”等形式,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在张晨光和他的工友的共同呵护下,成庄矿自1997年投产以来,未发生过一起重大机电事故,为矿井安全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后,不少企业向张晨光发出邀请,他也有很多次机会可以做更轻松的工作、获得更高的薪酬,但他没有动心,只是默默地选择了坚守。

  “我热爱这份工作,我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把它做好、做精,这就是我的梦想。”结束采访时,今年42岁的张晨光平静地对记者说。(李麦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