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追记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法院三庄人民法庭庭长王海宏:此生无悔是法官
//www.workercn.cn2016-08-09来源: 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更多

王海宏到田间地头勘查。

王海宏去世前一天晚上工作至凌晨的书房。

  一摞摊开的卷宗还未来得及合上,6月30日23时58分保存的裁判文书仍静静地停留在电脑窗口……7月1日6时20分,一颗为审判事业殚精竭虑的心,停止了跳动。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三庄人民法庭庭长、 “庄户法官”王海宏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情眷恋的审判台。

  没有通知,没有讣告,7月3日,社会各界500余名群众自发赶到日照市殡仪馆为王海宏送行。他生前工作的三庄法庭辖区近百名老百姓从40公里外赶来,有人天没亮就起来等公共汽车,只为带着乡亲们的嘱托,送别他们敬爱的王庭长最后一程。

  从陕西洋县到山东日照,从西北政法大学到东港区法院,这位扎根基层23年的西北汉子,无愧人民法官的光荣称号。

  一

  “海宏走了,在他最该发光发热的黄金阶段走了,我们很遗憾;但是,他按照我们的要求和嘱托去做了,一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们很欣慰。”

  ——王海宏的双亲

  1993年,日照市刚刚设区带县,亟须法律人才,市委、市政府决定到知名法律学府招引人才。刚刚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的22岁陕西小伙儿王海宏,和几位同样怀揣法治梦想的大学同学一起,背起行囊,跨越千里,来到日照这个海滨小城“创事业”。

  在日照,王海宏是个地地道道的“外乡人”,又是大学生,而基层法庭的案子,大多是家长里短的琐事纠纷,加上当时法庭条件特别艰苦,同事们担心,这些大学生根本“待不住”。

  王海宏长了一张圆脸,整天乐呵呵笑嘻嘻的,同事们都喜欢跟他开玩笑。有同事打趣说,俺们这“海蛎子”味儿的日照土话,是不是听起来很费劲?但无论是条件的艰苦,案件的琐碎,还是语言上的障碍,都没有让王海宏产生丝毫的畏惧。

  据王海宏的大学同学、同事王向东回忆,那个年代的大学生还是奇货可居的稀缺人才。当时他们一起出来“闯天下”的12个“战友”,都在不断地实践与摸索中追逐着自己的理想,最后坚守在东港法院的,只有他和王海宏两个人。

  王向东说:“海宏的性子,天生就是当法官的料。”

  王海宏的祖父是跟随王震将军解放新疆的老红军,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在王海宏身上,既有西北汉子的开朗、豪爽、不拘小节,也有心细如发的严谨、细致、坚韧扎实,这看似矛盾的两种特质,恰恰集中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在王向东的印象里,大学时的王海宏经常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就在学校的足球场上、武术馆里跑来跑去,所以他觉得,这人真“不讲究”。但熟悉之后才发现,每天不管多忙,王海宏的物品从来都是整齐划一,桌子从来都是一尘不染,在习惯和细节上,能做到如此细致严谨的人,真不多见。

  法官这个职业,最重要的是“懂社会”,最不能缺的恰是“细致严谨”。正因为“不讲究”,所以王海宏跟不同圈子、不同阶层的人都能聊得来,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他都欣赏得津津有味。正因为“较真”,所以面对纠纷,他总是设法化解到极致,遇上大案难案,也总能挺到前面。

  王海宏本身理论功底扎实,又特别善于钻研,所以进步飞快。因工作成绩突出,入职不到4年,他便获得了“全省法院办案标兵”荣誉称号,这在东港法院是第一个。

  王海宏是个重情重义的西北汉子。他在给父母的信中曾提到,他决定留在东港法院了,因为领导和同事们都很热情,老百姓也很淳朴。当时回信告诫的话,王海宏的老父亲依然记得很清楚:“既然你按自己的心愿进入这个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当法官,不求功名,但一定要精通业务,把一碗水端平,尤其要对老百姓好……”

  王海宏不仅按照父母的嘱托做了,而且做得很出色。从活力四射的青年,到华发初生的中年,他扎根基层23年,深受老百姓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庄户法官”。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