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王锋:每天在地下聆听城市“心跳”(图)
//www.workercn.cn2016-08-07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武汉地铁集团机场线一级项目经理王锋 本人供图

  今年10月底,武汉地铁机场线将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这对武汉地铁集团机场线一级项目经理王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安慰。他说,每天都在地下聆听着武汉的“心跳”,听到了这座城市每天都不一样的生机和活力。

  在机场线项目建设过程中,王锋和他的团队从未休过一个周末,除了凌晨回家睡觉外,几乎每天坚守在工地一线,仅用1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线24公里的建设任务,为机场线提前一年开通奠定了基础。

  地下更换“啃”岩石刀具穿越石区

  盘龙城站至宏图大道站盾构区间,是机场线施工难度最大的区间隧道,隧道长度3600米,隧道上方是府河河水,下方要穿越块石、溶洞,整个地质结构就像一锅“八宝粥”。

  为保证盾构正常施工,王锋和建设团队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将可能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但地下情况复杂难测,当盾构掘进至府河时,突然遇到了全断面块石区,盾构施工受阻,掘进一度停滞一个星期,如果不及时处理,在上方水压和不良地质的共同作用下,就会造成盾构机的“栽头”事故,甚至会导致整个隧道的报废。

  时间不等人,难题必须破,怎么办?只有冒险更换盾构刀具。井下换刀,意味着施工人员要到盾构机刀盘和土体之间作业,一旦土体滑落,将直接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王锋说,当时压力真的很大,“但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担当,我带领项目建设团队,反复研究换刀方案,钻到盾构机土仓内检查刀具磨损情况,在井下连续工作30个小时,更换了46把能‘啃’岩石的特制刀具”。

  事后统计,像这样的井下换刀,整个隧道施工经历了8次,硬是一块一块啃下这些“硬骨头”,比设计工期提前一个月,掘通目前全市最长的地铁水下隧道。

  每两小时检测一次确保3号线运营安全

  机场线的线路规划“上天入地”,需要一次穿府河、两次涉湖泊、三次跨高速、四次下穿3号线,施工风险高、协调难度大。在机场线高架跨马家湖、黄塘湖施工中,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通过协调和优化方案,合理避开了雨季和汛期,为高架施工抢得先机,节省工期约7个月。

  在下穿3号线时,机场线隧道顶部距3号线隧道底部竖向间距只有2.4米,交叉长度最长有70多米。施工隧道上方就有载客的列车在运行,既要保证运行隧道的绝对安全,又要确保机场线施工不受影响,只能精细、精细、再精细。王锋和同事们在3号线隧道内布了20多个监测点,每两小时监测一次,在机场线隧道内严格控制注浆量,最终使3号线隧道沉降值只有3毫米,在国内同类施工中处于领先水平。记者张晟 通讯员刘丹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