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周国友:飞机“手术师”钻研设备省百余万(图)
//www.workercn.cn2016-06-29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为省设备成本“自学技术”

  在师傅的指导下,周国友的技术突飞猛进。2006年,周国友负责两台德国进口数控设备的升级改造工作。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他了解到在市场上购买同类设备每台需要上百万元人民币,经过评估如果自行改造现有设备,应该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但是,改造一台数控设备并不简单,周国友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障碍,经过反复查阅大量资料并仔细研究探索,他最终以每台花费20多万元人民币,完成了两台老设备的升级。

  “升级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向车间的师傅们讲解操作流程,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紧盯着运转,生怕出现任何问题。”周国友说,当设备成功地完成了RB211和PW4000发动机齿轮箱重要零件的深度修理工作,他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赞许,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多年来,周国友一直积极配合工艺技术部门,持续开展发动机零部件维修能力的研发工作。他还参与过数十项技术研发项目,多次获得公司的科技奖励和技术改进合理化建议奖励。2008年获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PW4000发动机RCC能力开发”三等奖;2012年获得硬面涂层零件磨削能力公司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个项目让发动机部结束了近10种零件外委送修;2012年获得发动机蜂窝钎料带专用设备国家专利等,这些研发成果填补了国内民航发动机维修同类零件维修能力的空白。

  对于取得的这些成绩,周国友认为,“自主改造不仅为公司节省了成本,又让自己在改造的过程中提高了技术,掌握了核心技术,这样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除夕夜接求助“随叫随到”

  作为飞机“心脏”的手术师,周国友与医生一样,无论何时何地需要,都要立马赶到手术现场。

  “几年前,我负责发动机修理喷涂设备的维护工作。这个设备对使用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在喷涂涂层的过程中不能有污染,而且由于使用频繁且处于发动机修理的关键环节,因此故障率较高且对设备故障的排除效率要求也很高。”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周国友经常半夜里在接到求助电话后赶到公司进行排故工作。

  “记得有一年除夕夜,我和妻子正在家中与父母团聚一起吃年夜饭,忽然接到单位的电话求助,我必须立即回到单位。”周国友说那是他第一次以女婿的身份在岳父岳母家一起吃年夜饭,“当时真的非常为难,不过岳父岳母支持我的工作,他们还让妻子开车送我来单位,很是贴心”。

  经过和电工师傅一起共同的努力,那天,周国友终于在除夕钟声敲响前完成了排故工作。

  教老师傅英语“全部通关”

  2009年,周国友来到发动机修理车间担任机械加工工段股经理的工作,从那时起,他深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身上的责任比以前更重了。

  “工作伊始,我发现部门内很多老师傅由于年龄原因,学习英语并通过技术等级考试十分困难,有的师傅甚至连26个字母都不熟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国友自告奋勇当起他们的英语老师,利用工余时间教他们学习英语。

  周国友说,工段内有一名50岁的女师傅,英语基础较差,在与她沟通后,她同意参加英语测评,但是第一次考试还是以失败告终。为了让她树立信心再次考试,周国友先后找她谈话十几次,最终他的执着和诚恳打动了她。“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和她到单位集中学习英语,平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强化,最后她通过了英语测试。”几年下来,周国友工段内所有的员工均通过了英语测评。

  近些年,周国友工段的很多老师傅都到了退休的年龄,为了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回忆,周国友都会事先秘密地收集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经典照片,为他们制作一本精美的个人相册。办理退休手续前夕,他还会组织工段人员为他们举办退休欢送会,为他们奉上鲜花和充满美好回忆的相册。“他们的一生全都奉献给了民航事业,而我要接过他们手中的大旗,继续在国航这个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记者郝少颖)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