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农民工代表胡小燕:让二代农民工落户城市
//www.workercn.cn2016-02-25来源: 四川新闻网
分享到:更多

  吸引落户

  要为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

  虽然农民工“进城”有以上诸多好处,但胡小燕也认为,由于目前相关政策还存在诸多障碍,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他们到城市落户。

  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劳动保障、子女教育、收入、医疗及退休金等方面给予他们保障。其次,对自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工,给予一定补偿,作为在城市安家的费用。再次,在城市的工业园区、工厂集中区等地修建经济适用房,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等。

  调查

  接纳农民工 城市准备好了吗?

  20多年过去了,农民工的生存条件不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甚至在全国人大这样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有了他们的代言人。他们为城市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是否城市做好了接纳他们的准备?

  记者在东莞三屯管理区的一家小型鞋厂找到了成都金堂县竹篙镇来的吴勇,他的工作是保安、清洁。由于缺乏订单,鞋厂的工人已经有所压缩。在吴勇眼里,经济寒潮的冲击,瞬间把打工“最好的时代”变成了“最坏的时代”。

  16年间,吴勇曾四次回到金堂,试图留在家乡就业,实现致富梦。可惜他四次尝试均告失败,只好再次南下东莞找工作。然而吴勇也说,至今不愿意留城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归宿感,觉得这里始终不是自己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留城看起来更缺乏保障,“我们在这里啥都没有,生活成本也比农村高得多。”

  最现实的问题是买不起房。东莞目前的房价四五千元每平方米,就算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也要近40万元。而在竹篙建一座还不错的房子,也就不到20万元。“2008年我才在老家建了房,存款基本上都用进去了。很多打工的,挣了钱第一件事就是回家修房子。”吴说。

  老家的房子,吴只有过年时才回去住个十天半个月。尽管如此,很多农民工还是选择在老家修房,以便养老之需。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障,在城市,他们的基本生活、看病、孩子读书都是不小的开支,而这些开支在农村就要小得多。吴勇说,他家还有一亩多土地,虽然自己已经多年不耕种了,但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也是一条退路。

  烫染得发黄的卷发、文身、运动鞋,金堂隆盛镇的肖攀是典型的90后。出来短短一年多,17岁的肖攀已经换了两份工作。“去年上半年打工存了几千块钱,下半年闹经济危机了,基本上没存到钱。”他告诉记者。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肖攀对经济寒潮唯一的感觉就是活儿变得比以前少了。肖攀说,自己绝对不会回去种地,“种地没有前途。”

  只是该如何留在城里,肖攀心里没有底。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