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黄立温:虽然失去双手 扶贫却是好手(图)
//www.workercn.cn2016-01-1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黄立温(右)与村民讨论致富门路。黄周瑜摄(人民视觉)

  “一个没有双手的干部到咱村搞扶贫,能行吗?”

  见黄立温第一面,古春村村支书韦俊勤心里嘀咕道。

  黄立温是广西上林县残联办公室主任,自幼因事故失去双手,二级双上肢残疾。

  话要从去年上半年说起,全国精准扶贫攻坚战正酣,黄立温主动请缨,要到扶贫一线做扶贫专干。

  “你有这份干劲,组织很认可。但贫困村条件艰苦,你身体不便,是不是再考虑下?”县委组织部负责人特别找他谈话。

  “我1997年就到残联工作,18年来积累了不少经验。要帮群众脱贫,除了产业、项目等帮扶,更要扶志气。身体不便,我能克服。恳请组织给我这个机会!”

  恳切质朴的言辞,打动了组织部门。

  要干,就要到最穷的村。黄立温选择了古春村。

  因为穷,因为偏,古春村在上林很有名。县城到村里50多公里,一大段是盘山小道,山高坡长,弯多路陡,被当地群众称为“天路”。古春地处大石山区,乡亲散居在各个山弄,上山下山,进村入户并不容易。

  车到不了的地方,黄立温靠脚走也坚决要到。他背上小包,硬是走遍了山里的大路小路。

  要扶贫,先识别。2015年10月25日,是县工作队进古春村精准识别头一天。村委到上寨、弄矿、下俭庄的山间小道,是全村最窄最崎岖的。带队领导建议,换其他同志去,但黄立温坚持自己去。

  一整天走下来,腰肢酸疼;入户,用两只手腕夹着笔登记;晚上,回驻地再用两只手腕敲击键盘录入信息。连续一个多月,他跑遍古春村下辖的10个自然庄,对246户人家进行了识别登记。

  穷不怕,就怕穷惯了;扶贫难,最难在扶志。

  下康庄村民蓝喜民,妻子患大脖子病,全家从山顶搬下来,只有三间政府帮改造的房子,周围全是别人的地,想发展极困难。黄立温上门做发展动员,还没开口,夫妻俩都摆起手:“养鸡发瘟,养蜂空巢,养牛没牛栏,搞不好的。”话没说完,便躲出门了。

  家徒四壁,没有技能,又没信心,怎么帮扶?黄立温跑去找生产队长黄天军和村里几名老党员,一起想办法。下康人少山多草多,最适合养牛。可是,最起码的牛栏都是个大问题。

  黄立温又冒着雨找到庄里养殖大户韦俊华。看到黄立温无手的双臂,韦俊华感动不已:雨大路滑,为了乡亲脱贫,黄专干真豁出来了。二话没说,韦俊华当场决定出钱给地,帮蓝喜民把牛栏建起来。

  后来,黄立温又跑后盾单位,为蓝喜民争取到残疾人精准扶贫资金3000元,用来购买母牛。

  看着日子有了盼头,蓝喜民紧握住黄立温无手的双臂,流下热泪:“三年内我们再不脱贫,愧对你的好心啊!”

  到古春村还不到一年,黄立温帮扶贫困乡亲脱贫的事儿已有20多件。

  到残联争取石漠化地区残疾人精准扶贫项目;到县旅发委争取长寿村旅游项目;到教育局资助办反映村里3名孤儿的就学资助问题;制定古春产业扶贫计划,种桑养蚕、扩大养牛养羊养猪规模“两步走”蓝图,打造生态旅游业……“群众不脱贫,村貌不改变,我决不收兵。”黄立温说。

  “立温没有手,但他是带领乡亲脱贫的好手!”看着村里一天天变样,韦俊勤彻底服了黄立温。(谢振华 蓝洲 李道永)

  赞语

  扶贫更要有精神。黄立温身上熠熠生辉的精神品质,比如身残志坚的自强不息,扑下身子的实干担当,都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出当地群众坚定的信心:信穷根能挖,知未来可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