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让观众笑了多年的唐杰忠 请允许我们为您哭一次
//www.workercn.cn2017-06-20来源: 山东商报
分享到:更多

  当捧哏,他说“捧逗是一家”

  唐杰忠是马季的搭档,相声界讲究辈分,马东是马季的儿子,从这个角度来说,《奇葩说》的马东,应该算是他的侄子辈。

  唐杰忠和马季合作了很多优秀的相声作品,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唐杰忠曾说过“当时我偷偷地爱上了马季”,两人不仅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和马季从1959年开始合作,一直合作到上世纪80年代。

  近二十年的时光里,两个人合作默契。马季先生去世前不久获得了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唐杰忠就和自己得了奖一样,非常激动。

  唐杰忠还说过,自己跟马季的合作,等于秃子跟着月亮走————借了很大的光。唐杰忠一辈子基本都站在捧哏的位置上,也就是配角的位置上,但是这么多年来,唐杰忠说,自己心里从来没有觉得不舒服。“因为刘宝瑞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就说,捧逗是一家,捧逗就是‘一棵菜’,没有捧就没有逗,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节目。”

  相声中说英语第一人

  1973年,在马季和唐杰忠合作的相声《友谊颂》中,唐杰忠首次在相声中说英语。对于出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相声艺人,能够记住英文的大致发音已经很棒了。

  当时已经41岁的唐杰忠,没有任何英文基础,是靠着用汉语给英文注音的方式,一句一句地将英文背下来的,这份努力,不知道要甩现在年纪轻轻就在拍戏现场报数字的小鲜肉们几条街。

  不管是从职业精神还是业务水平上来说,唐杰忠先生的相声都值得人们记住。 宗合

  追问

  相声黄金时代还会回来吗?

  对于唐杰忠先生的去世,我们这一代人是感慨万千,因为,我们对相声这种艺术产生印象,产生喜爱,就是从唐杰忠、马季、姜昆、笑林、李国盛、师胜杰这一代相声演员开始的,对我们来说,他们就是相声的代言人,相声就是他们,他们就是相声。

  其实,在他们出现之前,相声艺术就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并且产生了很多大师,例如侯宝林和马三立,但那时候的相声,靠现场演出、唱片、录音磁带和广播节目传播,影响力还是很有限的,对很多人来说,那更多是一种独属于京津地区的娱乐形式。而唐杰忠先生赶上了电视的年代,他们的作品是通过电视、广播和磁带传播的,这些传播形式,让相声得到普及,成为不论南北东西都能接受的一种娱乐形式,他们的影响力,的确是前人无法相比的。

  更何况,唐杰忠先生那一代人的作品,既妙趣横生,还针砭时弊,把很多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放进了相声里,用幽默的方式去展示,用幽默的方式去评说,和当时的社会风气、群众心态非常吻合。当时,相声的题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讽刺“走后门”“吹牛”“诈骗”“见死不救”等等社会现象,和生活息息相关,有笑有泪,立刻得到人们的由衷拥护。

  也正是这一代人给相声定下了这么个调子,让人们把相声和针砭时弊,和知行合一联系在了一起,从此用这个标准去要求相声这个行当,以及所有的相声作品,因此屡屡产生失望。

  现在的相声作品,已经不能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了,现在的相声分为两种,一种是晚会相声,为雅而雅,完全消除了针砭时弊的功能,多半平淡无奇,热衷于使用网络段子,又用得很不自然,而唐杰忠那一代的相声,是走在流行前面的,是他们制造流行语,而不是用流行语为自己壮胆。另一种就是民间相声,为俗而俗,全国各地的小相声坊,从形式到内容,都在流俗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雅的雅到平庸,俗的俗到庸俗,都离不开一个“庸”字,庸庸碌碌,庸碌无为,似乎也正是当下很多文艺娱乐形式的路线,相声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我依然很怀念唐杰忠、马季时代的相声,那么生机勃勃,那么圆熟坦荡,从俗中来,却不甘于俗,以俗为壳,却有更大的追求,安慰了人心,给人心一个出口。

  所以,过去的未必是过气的,过去的也并没有真正被人遗忘。那些在艰难世道中有所追求的,那些用力突破了自己的,都会被人久久铭记久久怀念,并且成为一种标准、一种尺度,成为我们看待很多事物的潜在要求。(韩松落)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