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叶嘉莹:剪一段流年时光 赋成诗意风景
//www.workercn.cn2017-04-20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海棠雅集”缘由何起

  恭王府坐落在皇城内的风水宝地什刹海地段,这里自明朝起就有“城中第一佳山水”的美誉。从乾隆时期的和珅府邸到嘉庆皇弟的庆王府,再到贵为晚清“帝国总理”恭亲王奕訢的府邸,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恭王府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唯一对游人开放的清代王府。府内花园中的西府海棠颇有名气,成就了晚清一段文学史上的佳话。

  海棠花开似锦,素有“花中仙子”之称,自古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在皇家园林中海棠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伴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蕴。

  王府中人与诗词的渊源由来已久,从有史可考的第一代府主和珅,到恭亲王,再到恭亲王后人载滢、溥儒等人,流传后世有《嘉乐堂诗集》、《延禧堂诗钞》、《萃锦吟》、《云林书屋诗集》等大量诗篇。

  恭王府“海棠雅集”最兴盛时期就是由恭亲王奕訢的孙辈溥僡先生主持府中事时。启功先生曾在《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中追忆了当年雅集的盛况,“每年翠(萃)锦园中许多株西府海棠开花的时候,先生必以兄弟二人的名义邀请当时的若干文人来园中赏花赋诗。被约请的有清代的遗老,有老辈文人,也有当时有名气的旧文人,如陈仁先、章一山、沈羹梅等。”

  及至辅仁大学时期,每年春风又度,时任辅仁大学校长的陈垣,借《红楼梦》中人物探春所起的“海棠诗社”为题,到司铎书院(今恭王府)海棠花盛开之时,遍约京城名仕至此相聚,赏花吟诗,借古喻今,以扫北国冬日的沉郁之气,留下了多部《海棠诗集》,以诗墨形式记录了这座老宅的春秋历史,承载了众多文化精髓。

  彼时王国维、余嘉锡、陈寅恪、鲁迅、顾随、张伯驹等名宿巨擘多流连于此,并互有唱和,吟诗作赋,效仿前人,成立了“海棠诗社”。当时的辅仁大学校刊《辅仁生活》第十五期对诗社活动有明确的记载,且还刊录了社员诗词几十篇。那时的恭王府“海棠雅集”也是京城极尽风雅的盛事。此后,世事变迁,“海棠雅集”逐渐沉寂。

  直至2010年,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两度致信恭王府,倡议在恭王府重新设立“海棠诗社”。周先生认为,“一个府邸,修缮的再完好,也无非是个物质空间,想要尽可能的复其原貌,必须要将其内在的精神活动加以复原,还原其内在的生命力。”

  第二年初春时,依照周汝昌先生的建议,恭王府园内海棠花绽放之时,2011年辛卯“海棠雅集”成功举办,至今已有过往七载。七年间,“海棠雅集”被爱好传统文化的大先生们关注着,叶嘉莹、霍松林、刘征、郑欣淼、李文朝、郑伯农、梁东、周笃文、欧阳鹤、杨金亭等诸位鼎力襄携,已辑佳作数百篇,于诗词界、艺术界传为美谈。目前,恭王府“海棠雅集”已发展成国内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古体诗词雅集活动。

  叶嘉莹与恭王府76年“情愫”

  迦陵学舍院内的两株西府海棠是两年前由恭王府移植而来,如今这两株海棠已是比肩相守,枝繁叶茂。

  叶嘉莹与恭王府海棠雅集的情愫有76年之久。自幼在北京长大的叶嘉莹,1941年17岁时考入辅仁大学,当时的恭王府旧址就是辅仁大学女院上课的地方。一道后罩楼为屏障,将王府府邸与王府花园分成两部分。有两层的后罩楼名为瞻霁楼,就是当时辅仁大学的女生宿舍,叶嘉莹就住在二楼靠东面的一个房间。

  “入学不久,我就听说了王府后花园庭园花木之美,也听说了后园中每年春季海棠花开时,师长们都有赏花吟诗的雅集,只不过我当日只是一个初入学的本科生,当然无缘参与此盛会。”叶嘉莹先生这样回忆那时海棠雅集盛况。

  那时,王府中的花园是老师们才可以进出的地方,有缘读到导师顾随诗词中吟咏海棠的诗句,叶嘉莹开始对王府花园中那如云似锦的海棠心生向往。后来,恭王府恢复海棠雅集后,叶先生多次参加雅集,带头吟咏。叶先生在此次雅集上谈到:“恭王府是我七十余年前读书时辅仁大学的旧址,留有我宝贵的记忆,我也很是喜爱那满园的海棠花。现在恭王府重启历史上的海棠雅集活动,我是非常高兴并乐意参与其中的,因为这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中国的古诗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人们的理想和对美的追求,简短的文字中有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画面、无尽的意境。千百年来,诗歌总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共鸣,这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荣耀。诗歌的生命力是不会消亡的,会永远扎根在我们心里。”

  2014年,当恭王府管理中心的孙旭光主任得知叶嘉莹先生想在南开大学快建好的迦陵学舍院中种植海棠树,便从恭王府中移植了两株赠予叶先生。如今那两株从恭王府瞻霁楼前移植来的海棠与叶嘉莹日夜相伴,而瞻霁楼就是叶嘉莹在辅仁大学读书时的宿舍,酿成一段佳话,因而被叶先生誉为“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的友谊”。

  最后恭王府管理中心的孙旭光主任向多次参加恭王府海棠雅集活动的叶嘉莹先生颁发“恭王府海棠诗社”社长的聘书。

  本届雅集历时3个多小时才结束,在众诗友“当今诗道不孤,海棠雅集蒸蒸日上”的赞叹声中,孙旭光主任表示:诗歌蕴含中国文化的感知力和思辨力,海棠雅集既是对恭王府往昔岁月的深情回望,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有益探索,要打造更有情谊、有态度、有智慧的雅集盛事,尽己之力,让诗词墨香代代相传,让文化精粹广泛传播。

  恭王府的海棠雅集,已超越一项普通文化活动的承载,成为人们在春天里放飞诗意的一次盛会。

  本版摄影/关欣

  ◎本版文/本报记者 谢燕辰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