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王蒙:文化自信的历史经验与责任
//www.workercn.cn2016-09-22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华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

  我们碰到的问题是古老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是指,要使封建文化与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前现代的精神资源转化为现代化的精神财富。发展是指,摈弃相对保守滞后的文化以建设适用于科学思维的、汲取了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文化体系。这件事做得好,将使中华民族受益无穷,并为世界提供范例。

  文化有相对稳定性、生活嵌入性、无处不在性,何况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文化是一个互为依存的整体,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带有封建主义瘢痕的文化遗存总是依附在我们社会肌体上。但是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比如《弟子规》中有“人之短、切莫揭”一句,一般来说这是对的,别人有什么生理缺陷、难言之隐,你当然不能总挂在口头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人要有是非观念,要坚持真理,有的短是要揭的啊!而且除了弟子行为需要规范以外,父母也罢,上级也罢,都要树立自己的规范与责任。如同需要“弟子规”一样,我们也需要“老板规”与“父母规”。

  又比如孔子的名言“君子不器”,是说君子的责任在于修齐治平,君子不应该关注于形而下的“器”,而应该全神贯注于形而上的“道”。但是我们今天认为,“器”和“利”,关系发展这个硬道理。我们今天必须强调传统文化中所缺少的科学、逻辑、数理、技艺,“鲁班精神”、“工匠精神”、科学方法、精细管理、经济效益等等,恰恰是我们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大大关注与致力的。但是孔子讲“君子不器”自有他的道理。孔子的中心意思是说,君子不应当拘泥于小事和具体事,而应当通过“器”看到事物的“道”,不要成为器具的奴隶,要有理想,有道德,成为生活主体。这个说法在今天甚至具有“后现代”意义。

  再比如孔孟都强调从家庭中的孝悌做起,达到仁义天下、忠恕他人的目标。孟子甚至假设如果舜的父亲杀了人,舜可以逮捕他,但逮捕后应该帮他跑掉,放弃王位,陪他度日。这当然不符合现代法制精神。我们不能将家庭人伦血缘关系摆在道义与法律、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之上。但同时我们依然认为,孔孟所强调的家庭伦理关系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合人伦合常理的,只是必须遵守法律底线,符合公共道德。

  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是,要用先进文化丰富调整安顿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人伦情感,同时用传统文化的包容消化能力使当代文化、外来文化变得更加符合国情,对今天的中国适用与有效。

  近年来,有西方学者感叹他们的颓势,认为西方的优越性已快走到尽头;但也有人依然竭力贬低中国经验。问题是不管有来自何种方向的声音,越是在各种质疑声中,在世界可能需要从古老中国的稳健思路与轨迹中获得参照与补充的时候,我们越是不能对自己的成就和发展感到满足。我们志在对民族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还有相当差距,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借鉴、汲取消化、为我所用的脚步不能停止;同时把中华文化继承好弘扬好。

  文化自信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于中外大事大课题,我们要有自己的语言,要有中华命题和中华说法。例如“一带一路”战略,就正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落实。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不泥古、不崇洋,以天下为己任。中国越是发展成功,越要善于学习,永不停步。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前进中的自信,学习中的自信,从善如流的自信。

  今天谈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有其特殊意义。我们身处一个时常感到无所适从的多样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一个在近现代受到过多方挑战、多种考验、不无歪曲的文化,一种博大精深而不易轻易取舍的文化,又是一个随着国家的迅猛发展,日益被珍视、显现出强大生命力的文化。此时更需要我们汲取正确的精神实质,有扬有弃,有用有废,把传统文化中歧视妇女、弱化身心、扼杀创造等种种封建糟粕,毫不留情地淘汰,而把激励心志、坚守美德、智慧深邃、胸怀天下等壮阔醇厚的元素,薪尽火传,日月经天,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1 2 3 4 5 6 共6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