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徐建新与他的具有颠覆性质的后表现主义油画
//www.workercn.cn2015-08-14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葫芦河流韵》120cm×80cm2014年8月创作

  才华横溢的艺术之子

  徐建新是土生土长的庆阳人,他生命的根系和血液完全来自这块神奇的土地的滋养,自幼酷爱艺术的他不仅有着一副粗犷嘹亮的嗓子,还有一种自然禀赋的文学才情,更有一种如同神授的绘画才能。

  徐建新出身名门,他的外祖父刘养锋是闻名遐迩的名士,其爽快淋漓的魏碑书法名震陇上。早年曾留学日本,在镇原县兴办教育,为当地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徐建新深受外祖父的熏染,自小就喜欢舞文弄墨。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在肖金镇的集市上画人物速写,不避风雨,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录取。在这里,他庄严地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油画,他发誓要用自己的一生在这个领域里开拓生命的原野。他的野心是巨大的,四年大学时光,他疯狂地临摹梵高、毕加索、列宾、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几近神似。

  199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结业后,他拜访了吴冠中、朱乃正、袁运生等艺术大家,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导。为了亲证油画艺术的真谛,1997年他奔赴俄罗斯,在圣彼得堡美术馆、列宾美术馆、苏·里柯夫美术学院近距离地欣赏了大批世界级油画作品。俄罗斯之行是徐建新艺术生涯中具有剧烈的思想震动的一次朝圣,也为他发现艺术上的自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梁人家》180cm×160cm2014年11月创作

  从俄罗斯归来之后,徐建新一次次彻夜难眠,他时而激动不已,时而垂头丧气,在灵魂深处,他一遍又一遍地叩问自己,是重复走西方人的艺术之途呢?还是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呢?他心中一片茫然。

  通过对苏联和俄罗斯的油画史的认真反思,他发现,如果按照纯粹的学院派的古典主义思路一直走下去,势必和自己的艺术追求相去甚远。似乎巡回展画派的批判现实主义也不符合他的胃口。相反,对于抽象派康定斯基却是情有独钟,他发现表现主义继承了后印象派画家塞尚的画风,创建了三维空间画面,有很多东西值得自己回味。同时,他还临摹了立体派创始人毕加索的大量画作。

  俄罗斯之行,使他的头脑变得异常的清醒和睿智,他发现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真正的油画艺术必须要找到写实和写意的分水岭,否则必将走向僵化。在常人的眼里,他的临摹达到了乱真的地步,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面对熟悉的麻布、木板、油彩、画笔,他沉默了许久。

  他把自己临摹的作品和脑子中存盘的大师作品反复比较着,思量着,这难道就是自己吗?“学我者死,叛我者生”,这句话在他的脑子反复响彻着,他不甘心成为西方大师们的附庸,他要寻找艺术的自我,要做一个艺术上的离经叛道者。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