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陈庆瑞:“经历过大震什么都不怕”(图)
//www.workercn.cn2016-07-28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地震那天,售货员陈庆瑞从二楼跑到院子里,一片漆黑

  “我恐怕要让你失望,确实没有什么闪光的事迹。”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的采访过程中,60岁的陈庆瑞一直在这样说。他的确是地震中的一个普通人,但就是千千万万个陈庆瑞一样的普通唐山人自救自强,这座城市才能在巨灾中坚强挺立,在毁灭后迎来新生。

  心中永远的痛

  1976年7月28日,20岁的陈庆瑞忙活到深夜十二点多才睡下。他是丰润百货公司的一名售货员,两年前刚刚参加工作。前一天单位接到了市里布置的保障任务,大家都加班到深夜,就在单位睡下了。

  “我住在了一栋小楼的二层,”陈庆瑞回忆说,那天晚上特别热,刚刚睡着没多久,地震就发生了,“根本来不及反应。”他跌跌撞撞地从二楼跑到院子里,一片漆黑。

  丰润受灾相对较轻,百货公司只有两间老厢房在地震中倒塌,一两个人受了点儿小伤。但陈庆瑞的老家——市区20多公里以西的欢喜庄,受灾严重,全村3000人大约十分之一在地震中丧生。“南北两条大街的房子几乎全平了,只剩下三间房还立着。”地震发生时,陈庆瑞一家六口分处四地,父亲在王官营供销社上班,母亲、姐姐、弟弟在老家,读高中的妹妹在南坨支农,而他自己在丰润,幸运的是一家人都平平安安。

  陈庆瑞的老伴郭凤娟也是欢喜庄人,在地震中失去了多位亲人。“我奶是砸死的,我老姑和两个孩子被砸到了炕洞里,现在想应该是没砸着,但是闷死在里面了。”说起这些往事,郭凤娟语调平静,但失去亲人的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清楚。她的母亲今年已经92岁了,虽然平日乐观向上,但逢年过节总会自己一个人找个地方流眼泪,想念她在地震中失去的独子、儿媳以及儿媳肚子里七个月大的孩子。“这是老人心中永远的痛。”陈庆瑞说。

  患难真情不分你我

  震后第二天,陈庆瑞骑着自行车回家探视,看到人都没事,心里踏实了,当天又骑车返回了单位,一来一往就是八十里地,但为了工作这些都不算什么了。“工作上的事更加重要。”陈庆瑞说。当时的百货公司承担着重要的市场供应任务,很多企业震后都停业了。百货公司的门市部也没有办法正常开门营业,陈庆瑞就和他的同事们摆起了地摊。

  “丰润受灾较轻,一些库存商品还能供应,有什么就卖什么。”他回忆说,地震之后市场上什么都缺,多找出一点商品就能多帮助一个人。更多的商品要到唐山的大库去拉。“当时丰润商业局驻唐采购小组也在地震中有伤亡,我和同事一起去市里处理,汽车根本就开不进去,都得步行着。”陈庆瑞说。唐山的仓库被震塌了,能晾晒的晾晒,能扒的扒出来,再分到各个县,这些库存商品是人们赖以渡过难关的珍贵物资。

  地震摧毁了家园,摧残了生命,却毁不掉患难与共的真情。郭凤娟说,好几家子一块吃一块住,什么东西都不分你我。“就连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撞上了,谁也不埋怨谁。”

  重塑心灵,重整山河,是震后唐山面临的双重任务。陈庆瑞的老家再盖起新房子是1980年左右的事了。“当时在农村盖房子需要几千块钱。”他说,盖房子的所有材料都是靠着自家人的力量一点点攒出来的。

  布衣粗茶心安然

  退休之后的陈庆瑞和郭凤娟两位老人常年住在北京,与女儿女婿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五周岁的外孙子和一周半的外孙女让他们的生活既忙碌又充满了乐趣。闲来无事,喜欢舞文弄墨的陈庆瑞还会拿起笔进行文学创作。2015年1月10日的《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他写的文章《爱到终结》,这份报纸一直被陈庆瑞珍藏。

  “一册冷淡渊明传,两首清新杜甫诗。QQ微信天下知,孙子孙女绕膝前。餐前两盏二锅头,午后沏壶碎毛尖。高管大款我不比,布衣粗茶心安然。”这首《退休之后》是十天前他发在朋友圈的感想,淡然的心态引来亲朋好友的一片点赞。“经历过大地震的人,什么都不怕了。”陈庆瑞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