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赵春菊:与脑瘫儿子成“同桌”
//www.workercn.cn2016-01-12来源: 安徽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记者 张 鸣本报通讯员 朱春琴

  在合肥市经开区莲花小学的校门外,每天清晨都会聚拢着一群群的家长,他们目送着自己的孩子走进校园才会放心离去。赵春菊是众多家长中的例外,她每天都紧紧挽着儿子李恩赐的胳膊一起走进教室,然后与孩子们一起打开课本开始听讲。

  为照顾脑瘫的儿子,赵春菊成为儿子的“同桌妈妈”。2003年初,刚出生的李恩赐由于缺氧得了脑瘫。赵春菊夫妻俩辗转各地为儿子治疗,可孩子的病情并没有好转。“这孩子6岁前一直缺乏安全感,看到陌生人就会躲起来。 ”每当看到儿子这副模样,赵春菊就会默默流泪。 “我一定要让孩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让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个念头在赵春菊的心中涌动。

  在医生的建议下,赵春菊决定把已经11岁的李恩赐送进小学,和正常孩子一起接受小学教育。为照顾毫无自理能力的李恩赐,赵春菊走进校园开始了与儿子同桌读书的“陪读生涯”。教室最后一排的两个位子,是他们母子俩的“专座”。 “起初,坐在教室里很难堪,头都抬不起来。可老师和孩子们都非常和善地对待我们母子,我们一天天融入了这个温暖的集体。 ”赵春菊说。

  由于儿子的理解能力弱于常人,赵春菊上课加倍专注,在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下老师讲的每一道例题,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解答过程,、放学回家后一遍遍教给孩子,直到他弄懂。随着儿子课程难度不断加大,只有初中文化的赵春菊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很多知识点她要反复向老师请教,才能“嚼碎了喂给儿子”。

  下课休息时间,儿子李恩赐因为脑瘫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跑跳,只能坐在座位上眼巴巴地看着同学嬉戏。赵春菊就会拿出故事书给他讲故事,慢慢地一些孩子也聚拢来听。孩子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和解决不来的小问题,也会来找赵春菊帮忙处理,班里的同学们都称赵春菊是班里的 “副班主任”。

  就这样赵春菊当了两年的 “同桌妈妈”,看着儿子李恩赐一点点在进步,从不肯说话到开始愿意交流,从一个字不识到学会认字、数数,性格也一点点变得开朗,赵春菊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我会一直陪着他读下去! ”作为母亲的赵春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儿子走进大学、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一分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