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张红琢:一位照相馆主点亮550名英烈回家路
//www.workercn.cn2016-01-05来源: 中工网——《安徽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迟到团圆感天动地

  寻亲需要大量的信息验证,涉及历史、军事、地理等行业专业知识,只有小学文化的张红琢只得从书店、网上搜罗恶补,并在乡政府当公务员的女儿帮助下,学习电脑操作技术。现在,每走访过一个烈士陵园,张红琢都要先拍摄下所有墓碑照片,回到家就建一个文件夹,里面装满陵园的所有墓碑照片和墓志铭记载信息。然后再根据烈士墓上的碑文所写的部队番号或籍贯,到籍贯地寻找烈士英名录,进行核对。无数个深夜,张红琢都在电脑前进行碑文资料与烈士英名录校对,这个枯燥繁杂的苦活容不得半点误差,长此以往张红琢用眼过度,至今落下了遇风流泪的眼疾。而对于没有具体部队番号,或没有登记详细籍贯,或因笔误登记与现今不符,或姓名和地名音同字异的,张红琢还要反复地对比研判,确定烈士家乡。等一切都校对正确后,张红琢才在各大论坛发布信息。苦心人天不负,在两年多时间里,张红琢全部寻找到28位牺牲在太原的唐山籍烈士亲人。

  小胜不收兵。张红琢开始把为烈士寻亲的视野扩大到全国范围。看着丈夫一天到晚为了别人的事忙得不亦乐乎,妻子索性向他摊牌:“这些烧钱的活应该是政府的事,你瞎掺乎个啥?女儿都给你添两个外孙了,家里忙得团团转,你要这个家就给我和女儿点温暖。”52岁的许国泰是张红琢铁哥们,此时连许国泰都非常怀疑已经“走火入魔”的哥们动机:张红琢每年有3个月时间在外奔波,而他只是社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物业管理员,每月工资只有区区1000多块钱。为了贴补寻亲事业,张红琢利用和朋友早年合伙开的一家照相馆,没日没夜拼命挣钱,却悉数撒在与自己没一毛钱关系的烈士寻亲路上,他究竟图啥?2013年的那个清明节,许国泰好奇地跟张红琢一起去“寻亲”,那次,他还特地邀上张红琢妻子李令军同行“探秘”。2013年清明节,雪花飞舞。在冷寂肃穆的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里,68岁的西安老人周汉文颤巍巍拿出家乡特产白柿饼,奉上故乡一掬黄土,一杯烈酒,再用录音机播放起家乡声震长空的秦腔,老人和儿子尹青江长跪不起放声恸哭。而眼前烈士墓里安葬的,正是他从未谋面的烈士父亲周德友。和亲生父亲的相会让老人等了68年。“虽然父亲从没见过爷爷长啥样,但万分庆幸的是,他还能在有生之年实现夙愿亲自祭拜爷爷。这么多年,我们付出太大了,为了寻找爷爷安葬地,父亲执拗地将我们兄妹四人全送往爷爷昔日服役的部队所在地吉林长春市读大学,希望能寻找到爷爷的蛛丝马迹。正是张红琢发布在网上关于爷爷的信息,让我们一家三代人实现了墓碑前的相聚。所以张老师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人,我们家代代都会铭记恩人的大名!”张红琢妻子与许国泰终于明白了是什么在激励着张红琢一路走下去了。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