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蔡宜果:“用爱心伸张正义,就是我的职业理想”
//www.workercn.cn2017-04-25来源: 青海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印象最深的一个案子,也是我来同德以后接的前几个案子之一,我记得很清楚,接案子的时候,是2015年8月,当事人找到我,说她四岁的儿子被邻居放鞭炮炸伤了一只眼睛,案件特殊之处在于,案发时是夜晚,天黑着,没证据,更头疼的是,周边几户邻居碍于各种原因不愿作人证……”蔡宜果回忆说,“这可能是我办过的最‘踏实’的案子了,那段时间,我没事儿就去现场,拍照、取证、给当事人邻居做思想工作,到2016年8月,用了一年时间,终于,当事人胜诉了,孩子拿到了应有的治疗费和伤残赔偿金等,也许九级伤残不是很轻松就能完全治愈,但是这份来得还不算太晚的‘司法公正’,绝对可以给他们应对一切的最大信心!”

  蔡宜果说,意料之内,从那以后,乡亲们开始信任他,各种各样的大事儿小事儿都来了,就算没什么官司要打,也总有群众跑到县司法局来看看这位“打官司不要钱的‘好人’律师……

  就这样,两年时间,蔡宜果辩护、代理了50多个案例,现在有四十多个都已胜诉。每月平均上百个接待,现在谁遇上点棘手的事儿,第一个想法就是:“去找蔡律师吧,他一定会帮我们的”。

  锦旗、感谢信、哈达………乡亲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心意。人始终是“感情动物”。因为知道“蔡律师”的家在遥远的江苏,乡亲们总是轮番邀请他去自己家里做客,一碗面片,一杯奶茶……甚至什么也不做,只是聊聊天,也让蔡宜果觉得“很温暖”。

  这位看起来像是一个文弱书生的职业律师,在同德县群众的眼里,成了朋友,甚至亲人。蔡宜果说,他最开心的事,除了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不受委屈,还有就是,心里有了好多个‘家’。

  因为这份越来越近的“距离”, 为了和当地群众更好地交流,蔡宜果坚持每天半小时拼写、背诵藏文字母,目前,“那些简单的口语已经完全没问题了。”说话间,蔡宜果随口说了几句藏文,还不忘打趣:“感觉青海话比藏语还要难学,毕竟没有书面字母。等我把藏语再‘攻坚’一段日子,再说学习青海话的事儿”。

  “1+1”——除了一位援助律师,还有一个“+1”,是当地派出的一名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彭毛卓玛,就是同德县派出的大学生志愿者,说到蔡宜果,她只有敬佩:“蔡律师身上没有一点娇气和急躁,不管多棘手的案子,从没见他偷过懒,其实我们都知道,援助律师随时有可能完成援助就要离开,所以我希望跟着他能多学一些是一些,这样的话,即便蔡律师走了,我也能独自帮助群众解决好多事。当然了,我有什么疑问,随时都会‘打扰’他的。我现在就在备考,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蔡律师一样的人。”

  一旁的蔡宜果“果断”提出新要求:“以后一起办案的时候,要开始锻炼你独自建立台账、归纳案件了,不要怪我要求太高啊,我只是真心希望,等我不得不回去的那一天,你不仅可以独当一面,而且具有较高水平。”

  “不得不回去”——蔡宜果说,自己真的应该只有到了组织要求回去的时候才会离开了,原因很简单,也很有温度:“律师,并不是大家看电视时感受到的那种‘高高在上的人’,我已经和这里的人们联结在了一起,比起在大都市里当高级白领,我好像更愿意做那些普通大众的‘法律代言人’,这让我觉得自己很踏实。”

  相对以前可观的收入,现在每月拿到手的公益补贴金只能说“聊胜于无”,蔡宜果说,“精神上,我是快乐的”。

  让蔡宜果欣慰的是,同德县的法律服务工作者都很愿意向他学习和请教问题,比如说,尕巴松多镇司法所所长才让加,就是个典型。每次遇到棘手的问题,就会来办公室找他,有时候俩人一起为了研究一个案子聊得停不下来……蔡宜果说,自己一点不觉得累不觉得烦,“这样多好,看他们的法律意识这么强、工作积极性这么高,我打心眼里高兴”。

  蔡宜果没有对别人说过,他两年多写了500多份法律文书,并且全部做了详细归纳和释义。他希望,自己离开后,现在的同事们独立工作时,遇到类似的事,基本上都能找到解决的方式。

  采访时间有限,蔡宜果还有很多故事没有讲完,交谈中,这位律师说起贫困群众时,数次声音颤抖,这份真实又朴素的“爱民情怀”,让原本并不高大的他,变得莫名伟岸……(本报记者 乔 欣)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