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周炳耀:“细细”做事 “轻轻”为人(图)
//www.workercn.cn2016-10-20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责任在肩,周炳耀心里清楚要干什么。关键时刻,“驾驶员”“勤务员”成了大家的“守护神”。

  庄里村的乡亲习惯了他的好,他也习惯了乡亲们的一声召唤,“要我帮忙”,没问题,上!但他并未止步,而是朝着“我要帮忙”的路子走。

  2015年冬季,村里遭遇寒潮,不少人家的水管、水表都冻裂了。周炳耀是个“多面手”,水电工技术就不赖。“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于是挨家挨户地排查,能修的就修好,坏了的就换一个新的。

  还是老路子。村民要给工钱,他笑着摆摆手。材料费总是要给的吧?还是笑着摆摆手,“用的都是边角料,废品,不值钱”。

  周传仓跟周炳耀的父亲有过纠纷,想着“贵”为村支书,周炳耀肯定要向着自家人。但周炳耀不计较这些,从中撮合两位老人握手言和,还把他这个外人视为“自家人”。有时候遇到收电费的,不在家或者身边没带零钱,恰巧让周炳耀碰见了,二话不说就垫付了。见面时再还上,得到的答复是笑着的回绝:“几块钱的事!”

  “人有这个肚量,不容易!干部都这样,老百姓还不鼓掌拥护?这确实是几块钱的事,但这个意义很重!”周传仓眼含着泪,竖起了大拇指。

  满腔热情地解答与群众相关的“题目”

  村里人说,有时觉得,周炳耀这个村支书没有个村支书的“样子”。后来又觉得,村支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周炳耀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的儿子周铭灿摇头:“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女儿周巧烂叹息:“我也说不来。”他们只知道,这是一个超级暖心的“老爸”。

  周铭灿要到辽宁务工,“儿行千里父担忧”,左叮咛,右嘱托,“尽量对人好一点点。”“不要跟人争执,不要大声嚷嚷。”“碰到事了,就慢慢解决,不要着急。”起初,周铭灿觉得这有点“婆妈”,跟不上时代,“后来我经历了一些事,才知道他是对的”。

  周巧烂远嫁海南。每次回娘家,周炳耀把她“供着”,让她安心当“娇娇女”。今年6月回家,她正要起身洗碗,就让周炳耀抢先了。周巧烂觉得“老爸”很可爱,掏出手机,在客厅远远拍下周炳耀洗碗的视频。只见周炳耀弓着腰,麻利地干着家务。如今这段视频,也让周巧烂“供着”,成为内心深切怀念的一丝慰藉。

  儿女都“远走高飞”,身边的壮劳力也在远方干得有声有色,周炳耀为何总是“按兵不动”?要说他会开车、懂维修,水电工也能来,种香菇技术有一套,也到北京、深圳见过世面,人缘又不错,出外务工肯定是把好手,可以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周传义说,村民有时也开玩笑,说他就像个“老母鸡”,趴在窝里不出门。

  他的兄长周炳铨知道,父亲年事已高,妻子又是个老病号,让他心甘情愿留下来,用肩膀去扛起男人的责任。他的兄长可能不知道,这个弟弟还有别的追求。

  “作为一位村支书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事,满腔热情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题目,多换位思考,用真情感化和凝聚群众。”这是周炳耀手写在“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民委员会”稿纸上的誓言。

  或许,共产党员周炳耀把短暂的一生视为一个“解题”过程:群众出了“题目”,他就一笔一画地认真解答;群众不出“题目”,他就自己找出“题目”,再用心解答,目的是尽量让群众少遇到“题目”。

  为什么在村民面前,他总是能做到有求必应,甚至还“没事找事”?为什么多年来他坚持四处筹资、自己垫资,修道路,立路灯,建老年人活动中心,热心向贫困户传授香菇种植技术?这似乎就是答案。(记者 王国平 高建进)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