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赵凤利:“村民都富了,我就踏实了”(组图)
//www.workercn.cn2013-12-17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建新农村:

    让村民都住上楼房

    “这是我家用宅基地换的101平方米的楼房。”村民刘晓艳说。刘晓艳是河北人,嫁到本村。刘晓艳家显得宽敞、明亮,阳光照进屋子里,非常暖和。

    “这在我们村里只算中等的家庭。”赵凤利说。

    提起建设新农村,让村民住上楼房,那构想还是在1999年。

    “上世纪90年代刚开始办企业时,有门框厂、食品厂、餐馆饭店等。开始,一年能赚几十万元,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的企业开始落后了,没有科技含量,没有后劲。到了1997、1998年,企业发展就很艰难了。当时我自己也开了一个企业,高峰时候有5辆车运送货物。但后来发展困难,为了给工人开工资,我连续卖掉了4辆车。到最后一辆车,我说,得留着了。”赵凤利说。

    “都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我就在苦苦思索我的‘又一村’在哪里。”赵凤利说。

    赵凤利经多次到发达的村庄学习后,建设新农村的想法,就开始萌发了。2000年3月,延庆县规划委批准小鲁庄村建设新农村。但赵凤利觉得,小鲁庄村的名字得改。

    “我们要办大事业,总‘小’不是我们的心愿,全村没有一人姓‘鲁’,还用鲁名不副实。我看就叫龙聚山庄吧。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图腾的象征,龙的精神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把分散的村民与外来人口集在一起,‘聚’是不能少的。建设新农村,不占一寸耕地,全建在山坡上,理应有‘山’。留下‘庄’字,是对过去的继承,又是怀念。”赵凤利说。

    经延庆县人民政府批准,小鲁庄终于改名为龙聚山庄。

    2000年4月,龙聚山庄正式破土动工,到2004年,龙聚山庄基本建成。总投资3.2亿元,村集体年收入3600万元,村固定资产5600万元,缴税3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6000元,是1998年的15倍。

    龙聚山庄建成后,赵凤利想让每个村民都住上好房,每个劳动力都能就业。现在已经有80%的村民搬进新居,已有70余户老年夫妇住进了老年公寓,25名60岁以上的单身老人免费在温馨家园吃住养老,每年还给他们分钱,约五六千元。

    “以前,村里有很多事,都要找我,非常忙,现在,其实我并不忙,村民都安居乐业。下一步,村里正建一个350亩地的葡萄庄园,集观光、旅游、采摘和度假为一体。”赵凤利说。

    「对话赵凤利」

    要想做成事首先做好人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带领小鲁庄村民走向富裕,并将村名改为龙聚山庄,您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赵凤利:做事先做人,这是我的做人原则,我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把所有的小事做好后,就成为大事。龙聚山庄之所以能有今天,还是靠天时地利人和。先说天时,国家政策好,很多次村庄发展都赶上点了。地利,龙聚山庄离延庆县城不远,只有8公里,地理环境适合发展。人和,村民都很支持我的工作,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

    记者:这些年来,推动您前进的动力是什么?

    赵凤利:首先是领导的肯定,这么多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得到了各种荣誉,先后获得过北京市劳模,全国劳模。我们村获得的证书,摞起来得有半人高。其次,村民的支持很重要,支部选举率能到100%.

    记者:这些年来,您最感动的是什么?

    赵凤利:有一次去温馨家园看望老人,一位老人拉着我的手,塞给我两双鞋垫,鞋垫每一针每一线都是老人亲自缝的。我当时就感动了,只有自己做到位了,百姓才会这么想着我。还有就是刚开始建新农村的时候,全村百姓的支持。因为建设需要用山坡上的地,需要村民迁坟,当时有一家是刚刚埋下老人,但村民都很理解,全部迁坟了。

    记者:未来,您们村有什么规划?

    赵凤利:我们村,规划了千亩和谐居住区、千亩休闲产业区、千亩生态涵养区。村里早在1993年就取消了农业税,当时用村企创造的效益为全村村民缴农业税,比全国免农业税提前了10年;建设新农村,我们村比全国领先了五六年。今后,我们要争做京郊第一庄。只有村民都富了,我这心里才能踏实。(马超)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