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姚青松:装修工的京城生活
//www.workercn.cn2013-12-1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靠着自己的工作供两个儿子读大学,心里非常满足”

装修工老姚的京城生活

中工网记者 赵樱泽

  姚青松今年48岁,老家在安徽安庆,他上世纪80年代就来北京打工,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老姚人特别朴实,干起活来非常认真,也不怕辛苦。”这是姚青松的经理对他的评价。在工地上大家都叫他老姚,老姚小学没毕业,十七八岁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打家具。来到北京以后,他先在家具厂做过几年,之后就一直干装修,一干就是二十几年。

  装修工也有很多不同的工种,老姚是一名木工,对自己的手艺很有信心,“人家干同样的活儿干的没我仔细,而且现在年轻人有的手艺不学了,只有我们这些老木工才能干。”虽然每天的工作很辛苦,但靠着自己的工作可以供两个儿子读大学,老姚心里非常满足。

  记者见到老姚时,他正在给屋子的天花板做吊顶,手上、衣服上被盖上一层厚厚的灰尘。在工作过程中,老姚为了拿材料、测量材料的长度,在梯子上面上上下下几十次,老姚说:“还真是挺累的。现在干活比不过他们年轻人了。”

  老姚说自己做装修比较早,上世纪90年代初还没人做吊顶,一般都是打家具,做各种柜子还有床,那时候的收入大概五六十元一天,算是不错的。 “一部分钱要供一家老小吃喝,大部分钱都给两个儿子上学用了。”老姚的妻子在家带孩子,他的收入差不多就算是全家的经济来源了。“记得那时候给儿子交学费,加上书本费、杂费乱七八糟的,两个人1000块钱也就找回来几十元。”对老姚来说,负担两个孩子上学并不算轻松,但他却毫不吝惜。

  最近这一两年,老姚一个月已经能挣到1万多元钱了。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活做完,时间可以由他们自己安排。但为了按时完工老姚一般一个月也就只休息一天。

  除了工作辛苦,装修工人长期在工地上从事这样的工作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伤害。很多年轻人在没生孩子之前,都不做装修工。

  和老姚一起装修的瓦工比他还大两岁,今年已经50岁了,带着帽子也能看出来头发已经花白。“瓦工比我们还辛苦,铺地砖的时候得蹲着干一天,我们站着就行了,他们站着可干不了活。”老姚笑着调侃,“不过他们收入比我们还高,一天能有400多元吧。反正挣得越多肯定越辛苦。”老姚在云昌装饰已经干了七年,“我们老板给的钱比其他大公司每天能高将近100元,虽然要求也比较高,但这也是为了能有稳定的客源,而且老板人不错也就一直在这干了。”说话的时候,老姚的声音经常被射钉枪的气泵声还有电钻声淹没。

  虽然工资高了,但物价也在涨。老姚为了压缩生活成本,在北京马各庄租了一间18平方米的平房,每个月300多块,离现在的工地每天坐车要两个小时。但就是这样,和三年前相比,现在生活成本也翻了两三倍。老姚每天工作九小时,为了怕早晨上班因为堵车迟到,老姚每天早晨五点多就要起床,五点半出门,在路上随便买点吃的。为了能多睡会儿,有时候老姚晚上就直接在工地铺上被褥,住在工地上。

  老姚的两个儿子现在已经在天津上大学,一个大二、一个大四。老姚不善言辞,但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儿子的爱,他尽自己的能力给儿子提供着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除了每年将近7000元的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等,还给儿子买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儿子也十分懂事,每到假期一有空就来工地上帮忙。”“他们可能还要读研究生呢,只要他们还读我就继续干活供着他们,等他们一工作我就可以退休回老家了。”虽然工作辛苦,但老姚感受更多的是幸福和满足。

  儿子上大学后,老姚的妻子也从老家来到了北京。老姚的饮食起居有人照顾了,老姚过的也比以前舒服了。每年中秋、端午老姚都会给自己放上一天假,和家人一起过节。“今年春节,等儿子放假来北京,我们一家四口一起回家过年,儿子说可以直接在网上把火车票买了。”说到这里,老姚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