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李桓英:让中国不再有麻风病
//www.workercn.cn2017-02-14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4.

  拒绝世界卫生组织的续聘,回到祖国

  李桓英1921年8月出生于北京。祖父和父亲对她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的父亲毕业于德国柏林科技大学,李桓英的小学时代有两年是在柏林度过的。那时德国的医学已经很发达,而中国的医学还落后,祖父和父母建议她去学医。在家庭的影响下,李桓英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1939年,李桓英考入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后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她选择了细菌与公共卫生专业,立志要为广大群众服务。

  “我的青少年时代主要是在中国度过的,这决定了我的一生要为祖国服务,为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贡献微薄力量。”李桓英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青年时代的留恋,更充满了对祖国母亲的深情。

  1950年,品学兼优的李桓英被霍普金斯大学推荐,来到瑞士日内瓦刚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技术专家),她用了7年时间踏遍了亚洲、非洲、美洲的山山水水,做防治性病和雅司病等疾病的工作。正是那段经历,使她深切地感受到国家经济落后、人民贫穷而造成疾病蔓延的痛苦。“新中国百废待兴,又何尝不是如此?”每当想到这些,她就恨不得马上飞回祖国去。

  然而,最终促使她下决心回国的却是一件在美国机场的遭遇。有一次,李桓英在旧金山过境签证时,机场管理员让其他成员都顺利通过了,唯独要求她必须按手印才放行。“我知道,这是针对中国人的,当时我心里就像被刀扎了一下。准确地说这是一个激发点,就在那一刻我铁了心一定要回国。”

  1958年,37岁的李桓英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续聘,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孤身一人经伦敦绕道莫斯科回到了祖国。“当国内的医疗条件非常差,急需发展,我认为自己既然是个中国人,就有责任为中国人民服务。”从此,在近半个世纪的慢慢岁月中,祖国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她都无悔当初的选择。

  三年困难时期,早已在美国定居的父母放心不下独身一人在国内生活的女儿,专程从美国飞到香港,当时李桓英也赶到了香港。见面后父母反复动员她去美国与家人团聚。很多人认为她这一去就不会再回来了,没想到两个月之后她又出现在同事们面前。“我回国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要为祖国服务吗?国家这么困难,如果弃之而去还不如当初就不回来。”父母被女儿的报国情深深感染了,他们满怀希望而来,却带着眷恋走了,没想到这次会面竟成了父母与女儿的永别。

  1980年,李桓英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访问学者远渡美国。这是她回国后第一次在美国与亲人团聚。此时父母已经过世,弟弟妹妹劝她:“大姐,您年纪大了,在国内又孤身一人,干脆就留下来吧。”启程前,同事们也认为她年近花甲,在国内又举目无亲,不回来也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她在详细考察了美国的医疗成果和经验后,并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了治疗100人份的麻风新药后,如约返回了祖国。

  2001年2月19日上午10时,李桓英健步走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老人的话像她的人一样朴实:“我这算不上什么高科技,也没什么特别的,最多的不过是‘上蹿下跳’。上蹿:蹿到世界卫生组织申请资金;下跳:跳到麻风村为人民服务。”

  “只要是我认准的事,就绝不回头。”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