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李桓英:让中国不再有麻风病
//www.workercn.cn2017-02-14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2.

  “北京来的女摩雅不怕麻风病!”

  李桓英第一次接触到麻风病人是在1970年。那时她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工作,和一些医学专家被下放到苏北“麻风村”。那时,医生们参与治疗时总是把自己像防化兵一样封闭起来,外露部分只剩下两只眼睛;发药时,许多医生是通过木棍传递过去的。

  麻风病人受疾病折磨和社会歧视的悲惨境遇深深地触动了李桓英。随着工作一步步地深入,她渐渐了解到,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并不很强的疾病,并且95%的人对这种病有免疫能力,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恐惧,主要是因为它能致残。

  麻风病的潜伏期很长,短的几个月,最长的甚至会二三十年。最初病人身上会出现一些浅色的色斑和皮损,由于大都长在不易被发现的部位,若不能及时发现,就会造成残疾。因此李桓英认为,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工作的关键。

  在新中国防治麻风病的历史上,作为医学专家,李桓英可谓敢与麻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第一人!为消除病人顾虑,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李桓英走村串户为病人做检查,她看到很多患者手足畸形、眼鼻歪斜,便二话不说走上前去,握住患者的手,甚至与他们拥抱。接着又俯下身来,为病人检查伤口。她还把手伸进病人刚脱下的鞋里,摸摸有没有沙子和钉子,告诉他们要注意清理鞋中的异物。

  李桓英不但自己与麻风病患者亲密接触,甚至鼓励当地官员也这么做。她握完一位病人的手,很自然地把这双手引向一位当地官员:“你看,县长,你摸一摸这手的神经有多粗,你也握一下吧。”对方心里害怕,却不好拒绝,终于与病人的手拉在了一起。“如果医生怕,那干部们肯定怕;如果干部心里都怕麻风,怎么叫老百姓不歧视麻风病人呢?”就这样,她微笑着给大家上了第一课:麻风病并不可怕。

  “以前人们对麻风病怕得要命,我就不信那个邪,就是要和这种错误观念斗。”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拉着就长时间不松;遇见病人,她总是拍拍对方肩膀问个好。她经常是不戴口罩,不穿隔离服,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病人家里的饭端起碗就吃。她还和刀建新成了好朋友。李桓英的勇敢令同行敬佩,更令病人惊讶:多少年来,人们对麻风病人避之惟恐不及,而北京来的这位女大夫,用行动告诉他们“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没过多久,整个麻风村沸腾了起来:“天哪,北京来的女摩雅(医生)不怕麻风病!”

  当李桓英再次跋山涉水来到麻风村时,村民们热情地向她打招呼:“哎呀,你可来了,我们一直都在盼着你呢,怕你不再来了。”在刀建新的支持下,李桓英在麻风村的防治工作正式展开了。

  在检查中,李桓英发现刀建新8岁的儿子岩糯臀部有一块未定类麻风,有指甲盖那么大,扎他也没有感觉,这正是早期麻风病的特点。

  于是,刀建新的儿子岩糯成了李桓英所提倡的早发现早治疗的最大受益者,由于发现及时治疗及时,他体内的麻风杆菌被彻底杀死。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