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吴恩达:人工智能考验的是想象力
//www.workercn.cn2016-09-07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吴恩达说,这些在一个月内产生的创新产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利用了“百度大脑”的技术,可以快速简单地实现技术融合工作。“百度大脑”就是百度打造的人工智能——这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神经网络,拥有万亿级的参数、千亿样本、千亿特征训练,能模拟人脑的工作机制,学习训练极其复杂的模型,可以实现语音、图像、自然语言理解、用户画像等四种能力。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吴恩达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在自动驾驶、金融、医疗行业的影响比较大,但因为人工智能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而且所创造的机会太多,现在更让他担心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做这些项目”。

  据他透露,“百度至少有好几百个人工智能项目”,其中有大有小,一些大型人工智能项目已经在开展或有成果了,例如百度无人车就计划“三年量产,五年商用”。

  问题是机会太多人太少

  与其他国内互联网巨头相比,百度对人工智能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

  作为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公司之一,百度于2013年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后扩充为百度研究院,下设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度学习实验室以及大数据实验室,招募吴恩达等人工智能顶级专家,建成了深度神经网络“百度大脑”,同谷歌、IBM等企业争夺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此外,百度也是第一家组建GPU集群用于深度学习的公司,并且还大量配备ARM架构芯片的服务器。

  在当天演讲的开头,李彦宏强调,过去五六年间,百度已经花费大量精力投入其中,这让他觉得很幸运。

  在这场百度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会上,服务生态、内容生态、国际化、金融科技、无人车等多个分论坛上,百度各个业务线的负责人也都把人工智能与旗下业务的结合当做重点对外推介。

  这说明在国内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的竞争中,百度试图把人工智能这项未来科技作为竞争的新动力和未来的新方向。而具体负责“百度大脑”等研究工作的吴恩达,就成了探索新动力和新方向的“领航员”。

  更加引人关注的是,在当天的主题演讲中,“领航员”吴恩达宣布百度将开放百度大脑平台(ai.baidu.com)和百度深度学习平台(PaddlePaddle)给开发者和企业使用,并且很多将是免费提供。

  吴恩达认为,由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都需要不断学习完善,因此“开放这两个平台的价值非常大”,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到最好的办法帮助和支持第三方公司采用上述平台和模型。

  此外,他还提到在人工智能时代,“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机会太多人太少”。吴恩达认为,人工智能不只是做技术研究就可以获得成功,更重要的是找到有效、有意思的应用场景开展商业化应用,而目前有许多人工智能在具体行业应用的项目是百度无法开展的,比如用人工智能开展“精确杀虫”等。

  “如果我们可以跟第三方公司合作,找到足够好的商业模式,我真的不是太担心(怎么盈利的),我们的想法就是有没有足够的人去做这些项目。”他说。

  担心人工智能威胁人类,还为时尚早

  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吴恩达认为,从过去移动互联网的经验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应用到更多行业和领域的时间不会太远。“大概在2007年,乔布斯介绍一代iPhone时就提到了移动互联网。但10年前,谁可以想到现在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所以10年后,人工智能发展得怎么样,同样也是谁都不知道,因为技术发展得实在太快了。”

  然而,也有不少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威胁到人类本身,有关机器人将取代人的说法一度非常流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就认为,人工智能应该在符合伦理道德和安全措施要求的情况下开发,因为脱离人类控制之下的机器很难被控制。

  对此,吴恩达指出,现在担心人工智能可能威胁人类,如同担心火星上将要出现人口问题一样。“即便会出现这些问题,也可能是在几百年以后才会发生。”

  在他看来,现在更应该展望的是人工智能对行业和职业的影响,“这比较切实”。因为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完成许多重复、简单的工作,甚至包括会计、护士这样的从业者都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但未来人工智能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比如3D打印工程师、交通规划优化师等职业。“现在一个挑战就是,我们为了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威胁,该怎么为这些人提供足够的教育机会,让他们有足够的储备去迎接可能到来的挑战。”吴恩达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 实习生 张均斌)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