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周健:武警法学研究领域“拓荒者”(组图)
//www.workercn.cn2016-11-03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武警法学研究领域“拓荒者”  
 ——记武警政治学院军法教研室博士生导师周健教授  

图为周健教授。 段作瑞摄

  10月31日上午,全国首家以武警法学研究为主要职能的工作室——周健工作室,在武警政治学院揭牌成立。今后,全军知名法学专家、武警政治学院军法教研室博士生导师周健教授将依托这一平台,带领学院法学团队,为武警法学这一新兴学科提供理论研究支撑,成为武警法学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

  这是武警部队首家以专家命名的工作室。作为军法专家、武警法学学科带头人,周健参与领航中国军事法学团队多年,缔造了军法研究业内的多项国家级第一:第一次提出了“核心军事法”这一全新概念,培养了中国第一个军事法学硕士、第一个军事法学博士,出版了第一套系统研究军事法学的文集……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面对部队的召唤,刚拿到法学硕士学位的周健步入军校,开始了与中国军法的不解之缘。然而,那时的军事法学刚被列入法学二级学科,依法治军的提法还未得到普遍接受,理论研究领域基本一片空白。

  开垦的艰辛让周健至今难忘。刚到军校时,伴随他的是一种强烈的学术孤独感:对话、交流、切磋缺失,与整个法学界长期隔离,军校特殊教育体制,这些都让他感到迷茫。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健积蓄了更为强烈的求知欲。他以守望理想的学术精神、强烈的学术责任和敢为人先的创新与勇气,与法学界同仁携手努力,亲历了军事法学的建立、发展和成熟,让刚及弱冠之年的军事法学在中国法治蓬勃发展进程中终于拥有了一席之地,《周健军事法文集》《周健·军事法之门》丛书、“周健军事法奖学基金(中国政法大学设立)”,这些使得周健这个名字与军事法成为一组不可分割的名词。

  2014年3月,周健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调入武警政治学院。从古都西安到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对周健而言,绝不仅仅是工作地点的转变,更是踏入了一个全新的学科领域——武警法学。

  与已成潇洒青年的军事法学相比,武警法学更像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摆在周健面前的武警法学,既缺少系统的研究成果,又没有相对成熟的教材,更谈不上成体系的研究队伍,是一块布满荆棘的“荒地”。

  凭借着在军法研究领域近20年的厚积薄发,周健再次扮演了“拓荒者”的角色。他率领学生以及教研室同事团体,分课题,分任务,到机关走访,下部队调研,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短时间内初步勾勒出了武警法学的发展框架.《武警法深度解读》《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法律运用》等12个专题课相继走进了教育课堂,《武警法学》等4卷著作出版,填补了武警法学理论研究的空白。

  在教学实践中,周健汲取著名教育家钱伟长教授“拆掉四堵墙”的教育思想精髓。在他的倡导下,学院大力改进教学模式,在武警法学教学中大大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比例。模拟审判、法律运用训练等课程应运而生;以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为大背景,模拟真实的任务场景,学员扮演相应的角色,身临其境地处置任务中可能遇到的涉法问题……此举凸显了武警法学的实践特点,有效提高了学员运用法律解决遂行任务中涉法问题的能力。

  周健在《军事法之门》丛书的跋中写道:“军事法不能做井底之蛙,应该走向社会。”他认为,军事法不能是“悬崖边的学科”,而应该是“驶向大海的军事法”“融入社会的军事法”。为此,早在10年前,周健就不遗余力地将军事法推向社会,努力让军事法教育走向社会,先后在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等地方院校推动设立军事法学博士点和硕士点。

  到武警部队工作后,把武警法学科推向部队和社会成了周健的首要目标。他坚持认为,武警法不能关起门来研究,武警法学与社会、与官兵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为此,周健积极推动武警法教学“开门办学”。

  到武警部队工作后,周健每年都要下到部队基层送法普法。这些年,他和他的团队穿天山、越沙漠、走戈壁、进团场,先后在16个支队(团)以上机关,32个基层大、中队,为官兵上法治教育课50余场次,召开干部、战士座谈会14场次,举办法律、心理咨询16场次。(陈丽平 徐连宗 高晓洲 沈建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