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退回的红包引出5年医患情(图)
//www.workercn.cn2016-10-07来源: 武汉晚报
分享到:更多

治疗时像亲儿子把老人抱上抱下 扎针时让老人紧抓他的手

退回的红包引出5年医患情

  赵永医生(右二)和科室专家会诊黄奶奶(右一)病情。

  中秋节前,一位自黄石转诊至解放军第161医院的黄宝珍老人,在出院当天意外收回了此前送出的1000元红包。原来这1000元是老人本想补给该院康复理疗科80后年轻医生赵永的“手机费”。昨日,黄宝珍老人向本报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她说:“5年来,赵医生不仅经常打手机帮我治病解答问题,治疗时还像亲儿子一样把我抱上抱下,扎针时能让我紧抓着他的手,不是我儿胜似我儿”。

  5年前第一次住院治疗

  “抱上抱下,不是我儿胜似我儿”

  说起5年前第一次到解放军第161医院康复理疗科时,今年68岁的黄奶奶感慨万千。原来,黄奶奶不仅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而且髋关节疼痛已达7年之久,由于长期得不到正规的治疗,右侧肱骨头已经坏死。老伴也已76岁,并且患有脑动脉硬化,家里儿女又均在外地,无法照顾黄奶奶。

  2011年秋天,黄奶奶病况严重,在当地很多医院求诊受到婉拒的情况下,无奈通过黄石市“行风热线”寻求帮助,被推荐到解放军第161医院治疗。

  当时,黄奶奶由于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双臂已开始萎缩;双腿由于长期的髋关节疼痛,根本无力行走。当体弱的老伴儿推着黄奶奶进入病房时,犯难了,如何才能弄上病床?当时负责黄奶奶治疗,年仅27岁的赵永医生见状,二话不说,将黄奶奶抱上病床,而这一抱就是一个星期。

  为了更好的缓解黄奶奶的疼痛,需要采用射频和针刀配合治疗,然而进行这样的治疗,需要到病房走廊尽头的治疗室。黄奶奶感慨道:“第一次去治疗时,我都没想到怎么过去,赵医生来到我床前在讲解完治疗注意事项之后,随即将我抱上平车,治疗结束后,又随着平车将我送回病房,再将我抱回到病床……”之后的治疗均是赵医生抱上抱下,直到黄奶奶治疗结束。第一次出院时,黄奶奶感慨道:“每天抱上抱下,亲儿子也不过如此,赵医生好人啊,不是我儿胜似我儿。”

  5年间电话随访不间断

  接连4个电话指导老人如厕

  出院后的黄奶奶,记下了赵医生给她的电话号码。起初只是咨询一些关于病情康复之类的事情,到后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向赵医生寻求帮助,赵医生不厌其烦地倾听并解答老人的诉求,有时一天接听电话达七八次之多。

  原来,赵永医生有个工作习惯,每个月都要把所有治疗过的病人随访一遍,以至于后来科里的复诊电话,除了座机号外,还附加上了他的手机号。

  有天晚上,黄奶奶上厕所时,突然感到疼痛,无法下蹲,一连向赵医生打了4个电话,赵医生耐心地在电话另一头指导如厕动作、和言缓和老人情绪,直到黄奶奶如厕完毕。

  昨天面对记者的采访,今年32岁,已成为一名主治医师的赵医生才记起对黄奶奶的随访坚持了5年之久,他说:“觉得面对患者要尽到一位医者的本分,就这么坚持下来了,没想到做了这么久。加上老人年纪大,病情易反复,经常性了解情况,能更有效地帮助她。”

  5年后第二次住院治疗

  “抓着他的手,如抓着亲儿子的手”

  今年9月初,黄奶奶病情有所反复,得知情况的赵医生在电话里迅速劝其来院治疗。

  第二次来院的黄奶奶通过综合诊治,疼痛已大大缓解。但每次治疗,赵永医生依然把黄奶奶抱上抱下,动作仍是那样自然。

  在治疗过程中,被病痛折磨了多年的黄奶奶看到银针不免开始紧张,手不自觉的想要抓住某样东西。正值操作间隙的赵医生立即脱下手套,自然地握住黄奶奶紧张的手,一边安抚老太太紧张的情绪,一边安排其他医生配合行针。周围的医生护士心领神会,在随后的治疗中,黄奶奶的紧张情绪大大缓解,其治疗过程非常顺利。“我疼怕了,当时抓着你的手,就像抓着自己儿子的手,感觉亲人就在身边,心里踏实很多。”事后,黄奶奶向赵医生解释道,赵永憨憨的笑道:“没事儿,您就当我是您儿子。”

  “将心比心”是赵永医生从医6年来面对每名患者的理念,也是他走上医学这条道路时,父母和导师常教导他的一句话。“我为患者做的每一件事对一名医生来说都是最平常不过的事,然而也就在这些平凡的事中往往能体现出医生的价值,只要医生对每一位患者‘将心比心’,医患关系自然就和谐了”,赵永说道。本报记者伍伟 通讯员彭振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