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闫晓德:在发明创造中熔炼“工匠精神”(图)
//www.workercn.cn2016-09-20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图一:9月1日,闫晓德在现场调查设备使用状态,掌握第一手资料。(张文龙 摄)

图二:9月2日,闫晓德在汉中检修车间制作零部件搞技术攻关。(张文龙 摄)

 

图三:9月5日,闫晓德在工作室带领青工共同搞研发。(张文龙 摄)

    在发明创造中熔炼“工匠精神”

  ——记“三秦工匠”获得者闫晓德

  只有初中文化,他改造发明工装工具却达47项,被誉为“发明达人”;面对功成名就后高薪诱惑,他淡泊名利,对坚守的岗位爱得更加深沉;34年来,凭借驰而不息的创造激情,久久为功的工作韧劲,他用行动诠释了劳动者的智慧与能力,诠释了一个普通工人对专注与坚守的“工匠精神”之理解。他,就是西安铁路局安康电务段汉中检修车间综合维修工区工长闫晓德。

  岗位学习,惟勤奋方能补拙

  1982年,只有初中文化的闫晓德子承父业成为一名铁路信号工,主要维修信号机、转辙机等设备。

  第一天上班尽管闫晓德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了作业,但“根本没看出什么名堂”。而更大的打击是进车间后的第一次业务测验,闫晓德几乎交了“白卷”。

  这对一向要强的闫晓德震动很大。“业务不精,不是合格兵!”他就此下定决心,一个字:学!

  于是,闫晓德每到周末就跑书店拼命地学习专业知识。可因为基础太差,时间花了不少,却没什么效果,于是他干脆自己花钱买书拿回工区反复学习,遇到疑问就向师傅们请教。

  当时他每月工资只有十几元,光买书就花去了近一半,正是凭着这股“傻”劲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慢慢积累,闫晓德很快就熟练掌握了信号机维修和安装工艺,并练就了比别人更快调整信号灯光的“绝活”。

  1995年冬的一天早晨6点多,闫晓德接到调度通知,阳安线一个五等小站上行进站高柱信号机外透镜损坏,急需更换,他和工友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

  “心慌,还特别累,要是能像站在地上调试就好了。”工友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闫晓德。

  回到工区后,他立即找来木板、角铁开始搞研发,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安全可靠、省时省力的便携式高柱信号机作业平台,深受现场职工的称赞。

  首次发明成功,让闫晓德信心倍增,整个人像拧紧了的发条,浑身充满了干劲,“转辙机防尘防盗压盖螺帽”、“道岔跳线塞钉线起拔器”等各种革新、发明就像雨后春笋般涌出,一时间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发明达人”。

  岗位奉献,惟热爱方能

  出彩通过岗位锻炼,闫晓德熟练掌握了车工、钳工、熔接工等技能。90年代下海经商成为潮流,技术工人十分吃香,1999年江苏一家防盗门厂慕名而来,开出3000元月薪的丰厚待遇聘请闫晓德。

  “听到那么高的工资,我当时真的心动了。可认真想了想,离开铁路这个平台,没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我的革新之路可能就此止步。”再三考虑后,闫晓德还是决定留下来,踏踏实实当一名懂技术的铁路工人。

  为了当好技术工人,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发明达人”,闫晓德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断开展发明创造。

  2008年,工友向闫晓德反映,在日常检修转辙机内直流电机碳刷时缺乏专用工具,作业中不是损伤碳刷盖就是砸伤手指。为了研制专用工具,他苦苦钻研了一个多月,却毫无头绪。

  后来,听说“012”航空航天部硬质合金工具厂有一位工具制作高手,于是满怀希望前去请教,说明来意后竟被赶了出来,一次、两次、三次……不知跑了多少趟,终于打动了专家。在专家的指点下,ZD-8型转辙机多功能组合式装卸工具很快研制成功,不仅深受职工青睐,还荣获了当年陕西省QC成果一等奖。

  34年来,闫晓德发明的许多工具远销昆明、绥德、延安等地,他立足岗位,创新创效的典型事迹在路内外传为佳话,相继被评为全路劳动模范、陕西省能工巧匠、陕西省创新创效技术能手和“三秦工匠”。

  岗位创新,惟付出方能收获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闫晓德深深地明白一个人的成功是渺小的,众人划桨才能开大船,只有带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经验、方法传下去。于是,他便有了成立一个团队,带领大家一起攻关,更好更快地解决安全生产难题的想法。

  在路局党委、路局的关心指导下,2013年“闫晓德劳模工作室”正式成立。有了团队的支持,闫晓德的攻关课题范围、难度也随之增加,仅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就完成8项攻关任务,其中研发的道岔缺口外视窗装置提高了近30倍的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攻关课题质量,闫晓德还主动与段技术科、指挥中心等科室联系,要课题、要项目。

  2014年,宝成线60KG道岔集中修施工中,职工在调整道岔时,由于固定穿锁很困难,一个挡片调整时,会造成另一个挡片压力、密贴缺口变化,需要多次重复调整才能完成检修,特别费时费力。

  创新工作室经过现场调研、多次召开“诸葛会”、反复进行模拟试验,通过近半年时间,终于研制出道岔表示自动锁闭档环,解决了现场的技术难题,并取得了国家专利。2015年,闫晓德劳模工作室被陕西省授予“十佳职工创新工作室”。精于工、匠于心、创于行。在闫晓德的带动下,更多职工在追求和诠释“工匠精神”的道路上也迅速成长。(通讯员杨精铨 张文龙)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