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彭桂琴:呵护每一棵幼苗茁壮成长
//www.workercn.cn2016-06-22来源: 新疆日报
分享到:更多

  托克逊县第一小学有2300多名各族学生,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融情活动、让家长孩子赞不绝口的“快乐教育法”、让党员和青年教师快速进步的“双培一带一推”工作制等,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名片”,令托克逊县第一小学蜚声疆内外。这些名片的创造者就是该校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彭桂琴,她从教30多年,初心不改。“我是一名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让更多孩子成长成才是我最大的愿望。”彭桂琴说。

  □本报记者/李杨

  “共产党员就要勇挑重担”

  2011年,托克逊县第一小学与原希望小学、赛尔墩小学合并,组建新的第一小学。

  重新组建学校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原希望小学是一所民语学校,有176名学生,教师平均年龄46岁;原赛尔墩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仅有30多名学生。要重组学校、要新建班子、要让来自几所学校的各族教师、学生融为一体,组成一个新的有战斗力的大家庭并非易事。彭桂琴被任命为第一小学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共产党员就要勇挑重担。”她说。

  要当好这个拥有2368名学生、161名教师的民汉合校大家庭的“家长”并不容易。到任后,她发现,新校园不仅基础设施需要加强,教师素质也良莠不齐。“一些教师业务水平低,讲课内容也很单一,没有吸引力,有些孩子上完两节课后就回家了。”

  学校留不住孩子怎么行?彭桂琴果断会同班子成员提出“支部班子强筋健骨、强化校园硬件基础、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的思路,制订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各项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并设置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定期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实行学校中层岗位竞聘制和末位淘汰制、绩效考核制,严格实施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

  准确把脉,药到病除。很快学校党务工作生机勃发,学校内部凝聚力也得到加强。去年以来,面对自治区建设“四好老师”队伍的新任务、新要求,学校开展了“转作风、树形象、作表率”作风整顿,严格

  推行党建工作量化考评机制。特别是由彭桂琴带头

  推行的“双培一带一推”工作制(即把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党员教师培养帮带青年教师,中层干部优先推荐党员教师),极大鼓舞了教师干劲。一批青年教师加入了党组织,教师队伍党性、教学能力大力提升,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深种在孩子心中”

  重组后的托克逊县第一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到70.5%。“我们的学校是个多民族大家庭,一家人就应该团结起来,不分彼此。我们要把民族团结的种子从小深种在孩子们心中。”彭桂琴说。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6月20日上午,该校五年级四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站成方队,背诵《弟子规》。班主任茹仙古丽说,通过背诵《弟子规》,学生不仅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汉语的热情也更高了。

  交流交往总是相互的,而语言的学习是第一步。彭桂琴为汉文部学生配备专职维吾尔语教师,学习维吾尔语教材《儿童双语识字课本》,还安排四、五、六年级的汉族、回族学生每周上一节维吾尔语课。

  “开展师生手拉手结对活动,通过民汉老师、民汉学生互相学习,促进彼此共同进步,一直是我们学校的传统。”彭桂琴说,学校倡导各民族教师互学语言、同室办公、教研学习,倡导各族学生结对互助等,“爱的种子就是这样慢慢发芽的。”

  为了让孩子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每逢中秋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学校都会开展“你到我家吃馓子,我到你家吃月饼”等活动。每年暑假,还会组织学校师生与克尔碱镇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农牧民孩子结对开展“阿塔,阿帕,我来了”“我在县城有个家”等民族团结融情教育互动活动。骑马、割草、制作毡毯……城里的汉族孩子感受到浓浓的乡村童趣;看电影、游泳、吃汉堡……乡村少数民族孩子也在许多“第一次”中和汉族小伙伴结下了珍贵友谊。

  为吸引孩子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彭桂琴还探索推出“快乐教育法”。学校组建了19个社团,开设了54个项目的特色教学班,声乐、舞蹈、抖空竹、跆拳道等不仅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