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王阳:三尺机台,“车”出精彩人生
//www.workercn.cn2016-05-1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劳动者之歌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数控加工车间王阳

  “当学徒那阵子,看着师傅把一个个铁疙瘩加工成像工艺品一样的零件,感到很神奇,下决心要把这门技艺学到手”。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11厂数控加工车间车工班班长王阳(见上图,资料照片)为了实现理想,与车床为伴,在车工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用技能和实干实现了自身价值。

  1985年,王阳从部队复员转业到被誉为航天航空动力装置摇篮、共和国航天功勋企业的111厂。面对自己底子薄、基础差的弱点,王阳从头开始学习,刻苦钻研,凭着一股韧劲,硬是啃下了金属加工工艺、车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等技术理论,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机械加工专业大专班的课程。

  1997年,111厂承担了神舟飞船十大关键件之一的连接分离机构的研制和生产任务,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之一的王阳,担负了连接分离机构关键件的试制加工任务。面对无可直接参考的技术资料、无可借鉴的经验、国内无任何生产过此种产品先例等困难,他与工程技术人员刻苦钻研,开始了样件的加工。他在机床上连续工作两个多月,有时一干就是几个通宵,反复摸索、多次验证,终于攻克难关,加工出了合格的样件。随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正式产品的加工之中,圆满完成了首批加工任务。

  2011年3月,沈阳市国防工会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王阳劳模创新工作室”。2013年,航天科工设立了第三研究院“王阳技能大师工作室”。王阳充分发挥工作室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作用,积极开展技能传承和导师带徒活动,室内3名同志晋升为高级技师、8名晋升为技师,两年累计完成上级和工厂赋予的技术攻关任务28项。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他完成工时58512小时,相当于10年干了20年的活;他义务献工1968小时,主动加班256天(次),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王阳摸索总结出具有自己特点的加工操作法,即“一看、二选、三找、四细、五严”加工法,确保了每一项产品加工一次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在平凡的车工岗位上创造了连续21年无废品的纪录。

  近年来,王阳带领团队攻克生产难题26项,实现技术革新29项,小改小革53项,自制工装、改进刀具62项,33项技术成果纳入工艺规范,获得国家专利3项,发表论文一篇,创造价值近百万元。

  王阳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干前人没干过的“活”,创造了国内机械加工行业的一次次奇迹。从“神一”到“神十”,从不载人飞行到实现载人飞行,再到交会对接,他交付的产品合格率全部达到100%。

  “我热爱我的工作,我要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我的力量。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依然会选择做一名航天事业的车工。”30年来,王阳多次婉言谢绝组织提拔他去管理岗位,坚守在生产一线,在三尺机台上“车”出了别样人生,为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国防装备等国家重点任务的圆满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