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王忠雷、于晶:扎根中国最北小学的80后“夫妻档”
//www.workercn.cn2016-05-09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这是王忠雷(后排右一)、于晶(后排左三)和北红小学全体学生合影(4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4月末的春天在南方早已是春暖花开,可在祖国版图最北的村落漠河县北极镇北红村,依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冰封蜿蜒的黑龙江穿过村子北端向东而去,江对岸就是俄罗斯的山林。这个只有百余户土房的村落里有一栋相对整齐的砖房,这里就是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忠雷和妻子于晶(均为“80后”)工作的北红小学,他们夫妻俩和15名学生、一间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排房,构成了这个小学的全部。

  “刚来时竟没找到学校地点”

  2009年,王忠雷从哈尔滨体育学院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条件不错的工作。考虑到父母希望自己回到家乡,他参加了黑龙江省特岗教师考试,被分配到了中国最北的乡村小学——漠河县北极镇北红小学。当时王忠雷心想也没什么,毕竟离家近一些了,何况年轻人到艰苦的环境去锻炼也未尝不可。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上岗了。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但是面临的困难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刚到学校报到的那个夜晚,我竟然没找到学校地点。”王忠雷至今难忘。

  北红小学距漠河县城一百三十多公里。7年前,通往北红村的路还是砂石路和土路,王忠雷坐车颠簸了4个多小时,终于在天黑的时候到了村里。那时的北红村还没有通电,村里每天只有晚上3个小时送电。由于进村时已过了送电时间,在一片漆黑中根本辨不清方向。

  “我走了一路,从村子的东头走到西头,然后又走回来,眼前只是一片漆黑和耳边零星的犬吠,我找了半天愣是没找到学校。”王忠雷回忆,后来好不容易碰到路人,一路打听才摸到学校。

  漠河地区气候严寒,王忠雷刚上班的时候,学校还得自己烧柴取暖。最冷时,他和孩子们的手都冻得通红,写不出字来,但依然坚持着。当地人们生活水平很低,冬天只能吃土豆、大白菜、萝卜,学校只有他一位老师住在宿舍,填饱肚子只能自学劈柴、烧火、做饭。

  “当时刚从大学毕业,缺乏独立生活的技能,有好几次不是把大米饭烧糊了,就是把菜烧焦了,馒头蒸得焦黄,我不得不经常向学生家长请教。”王忠雷说,刚到北红村的前几年,他就是这样“窘迫”着熬过来的。

  “妈,我不想在这干了”

  2011年的冬天发生了两件事,让王忠雷刻骨铭心。

  十月的北红村雪花早落,天气开始逐渐转冷。学校宿舍没有暖气,只有一个煤烟炉子。一天晚上,睡梦中的他迷糊中突然闻到浓重的煤气味,尽管浑身无力,但还是靠着一丝求生意识从炕上挣扎着爬下来,贴着冰冷的砖地爬到门口,当奋力推开房门的那一刻,他失去了知觉。

  等王忠雷清醒过来,衣衫单薄的他不知在雪地上趴了多久,脸上针扎一样疼。这次中毒导致他左脚冻伤,从此落下了病根,每到冬日脚便钻心般痒。后来,不论屋子里有多冷,他都只是烧柴,不敢再烧煤取暖了。

  同样是那个冬天,寒假开学前一天他来到县城,给孩子们买了很多学习资料准备带回去,可是雪太大,村里唯一一辆通往县城的车没来,很多司机一听说去北红村都摇头。终于有车愿意去了,但道路被大雪封堵,在距北红村还有20多公里的地方车子开不下去了,司机没有办法只能掉头回去。王忠雷心想,第二天就开学了,不能耽误孩子们使用学习资料,于是他便下车步行,扛着书沿着雪道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上走。

  “整整在黑暗和大雪中走了三个多小时,就在身体疲惫不堪的时候,看到了不远处一丝的亮光。”王忠雷说,他步履蹒跚地走到亮光处,发现是一个森林管护站,“工作人员留我在烛光中吃了点东西。在我的坚持下,两位大爷开着一台拖拉机把我送了回去,到达宿舍的时候才发现,由于雪水化了又冻,鞋子已经脱不下来了。”

  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物质条件贫乏……这些王忠雷都尽力克服,但信息闭塞特别是精神上的孤独让王忠雷动了打退堂鼓的心思,谈婚论嫁成为摆在他面前一道“过不去”的坎。北红村年轻人外流严重,没有年纪相当的姑娘,之前家里曾给他介绍过几个对象,一听说在北红村都告吹了。

  在一个辗转反侧的冬夜,王忠雷给母亲打了电话,第一句就说:“妈,我不想在这干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