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武警综合保障基地疾控中心专家张伟龙 :全力防疫守护官兵生命健康
//www.workercn.cn2016-05-05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每次疫情处置都是生死考验

  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多发,传染性疾病呈频发状态,且病源不明,感染机率高,危险性大,给防疫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每一次疫情处置就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2013年初,驻沿海武警某部新训基地发生数名战士腺病毒疫情,地方疾控部门告知:“需5天才能检测出结果”。然而时间就是生命,张伟龙带领应急分队紧急赶赴现场,他不顾随时被病毒传染的危险,亲自进行咽拭子采样,实验室检测等。通过认真细致地对多种病毒的筛选,仅用了不到7个小时,就诊断查找到了病源“55型腺病毒”。

  2014年6月,广东突发登革热疫情,在短时间内全省感染4万余例,死亡10余名患者。张伟龙闻讯后,主动请缨,再次奔赴疫情一线,全省十几个支队,张伟龙几乎跑了个遍,每个支队他都要具体指导7天以上。

  针对有的支队执勤点多、官兵分散、医务人员少、集中培训条件不具备的现状,张伟龙连夜修改防控方案,并及时提出时间再紧、困难再多,防疫队员必须深入到每个执勤点,把防控知识传授到每个人,确保执勤官兵零感染。

  6月的广东,高温高湿,那段时间刚好是阵雨天气,闷热难耐,按队里防控方案要求,由张伟龙带领一个小组到一线执勤点传授防控知识,指导防控措施落实。

  那天一大早,张伟龙就带领大伙儿从驻地出发,按执勤布点一个一个过,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当时有一个执勤点只有4个人,负责看守一个纯净水场,跟外面人几乎没有接触。有名防疫队员因来不及办通行证不能入内,再加上又错过了晚餐时间,于是他就放松了要求,只是给水场执勤点打了一个电话问问情况。

  返回驻地后,例行汇总数据时,细心的张伟龙指着签字栏问:“这个点怎么没签字,你到过吗?”那名队员支吾道:“我想这个点人少,又不是重点位置,我只打了个电话。”“你怎么这样的工作标准?明天必须亲自到场!”刚才听汇报时还是满脸微笑的张伟龙,此时突然严肃起来,那名队员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

  第二天,那名队员又跑了趟执勤点。晚上听完汇报后,张伟龙又露出平时的笑容,略带歉意的说:“昨天的事别介意,都是为了工作,规定面前人人平等,我也不例外。”

  官兵健康部队才能有战斗力

  “保官兵健康,就是保部队战斗力,搞临床当名医的确有成就感,但直接为部队官兵服务能给我提供为官兵直接面对面诊治的平台”。早在10年前,张伟龙就亮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始终视官兵健康为己任,哪里条件艰苦,哪里疫情高发多发,他就出现在哪里,平均每年深入基层150余天,指导开展疾病防疫防控。 

  两年前,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张伟龙积极请战,主动要求上高原。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他历经79天,行程4000余公里,先后深入武警四川总队、武警38师、武警126师驻甘孜、阿坝地区一线维稳部队15个驻勤点,组织开展医疗救治、体检巡诊、健康宣讲、饮食卫生检查、技术骨干培训、卫生防疫监督和检验检疫等防疫保障工作,确保了部队官兵无一人发生重症高原病和传染病。

  保官兵健康,光凭一腔热情和一股干劲是不够的,还要靠精湛的医学和现代化的高科技作支撑。为此,张伟龙坚持把提高科研水平作为践行强军目标的具体行动,积极探索卫生防疫前沿理论,亲自编写了《传染病预防知识100问》《武警部队高原驻训卫生防疫手册》《武警部队核化生武器损伤医学防护手册》等10套防疫手册。近年来,他共申请国家重大专利、国家部委课题、全军以及武警部队科研立项5项,在专业和核心杂志上发表50多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

  他是国家“重大传染病监测平台”项目、国务院艾滋病防治专项课题、全军“十二五”重点项目、全军生物菌控履约和生物反恐课题、武警部队“部队便携式有害微生物侦检系统”“蜱媒传染病防治”等科研课题的学术带头人,全军后勤科技装备评价专家库技术专家。

  他牵头研制的全军首台“移动生物侦检车”科研项目,具有生物安全防护二级水平,投入使用后,极大提升了武警部队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和生物反恐能力,对快速判明何种病毒、细菌,有效应对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武警部队疾控中心的病源微生物现场侦检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我国支援非洲地区抗击埃博拉病毒疫情时,就曾使用过这台“战车”。

  目前,疾控中心已成为集信息、监测、防疫、科研、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疾控中心。

  一旦出现疫情,他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每个疑似患者配发手牌,通过红外感应检测各项体症后,发射装置会发送给监控人员,以节省大量人力;平时,通过配发的“基层部队侦测系统”终端,各种样本可直接远程传输,通过计算机平台进行监控分析判明疫情;遂行任务时,建成由卫生防疫车、生物侦测车、检验车、防疫指挥车4种特种车辆组成的防疫方舱,形成具有远程机动能力的集检测、监督、消杀等功能于一体的疾控保障单元,最大限度地保障官兵健康,保障部队战斗力,张伟龙和他的战友们所在的疾控中心已真正成为武警部队党委首长处置疫情时名符其实的“杀手锏”。

  常言道,有得就有失。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地拼命钻研防疫技术,就是铁人也会累病的。去年1月,他突然发现有便血现象,经查是结肠癌。这时,有许多战友劝他说:“张主任,保命要紧啊!该停下来歇口气了,该好好治疗了!”他的回答是,“只要生命没有终止,绝不离开疾控岗位”。张伟龙手术之后,边接受化疗,边一如既往地投身到控疾防疫战场,坚守在自己的战斗岗位,始终保持着冲锋战斗的姿态。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