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胡双钱:经手的每个零件都是活招牌
//www.workercn.cn2016-05-0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给国产大飞机装翅膀的“大国工匠”

胡双钱:经手的每个零件都是活招牌

新华社记者周蕊

  他是让国产大飞机C919、支线飞机ARJ21-700在蓝天上翱翔的幕后英雄之一。他也是全国劳动模范、2015年上海劳模年度人物和2016年中宣部等部门评出的“最美职工”。在受热捧的“B站”——哔哩哔哩网站上,网友用“自豪”“致敬”“感动”“国宝”“神人”“服了”“支撑国家梦想的人”来评价他。

  他就是胡双钱,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一个工程技师,能在动漫火爆的“B站”被网友的赞赏刷屏,他为什么这样“红”?

  给飞机当钳工有啥不同?

  有这样一句玩笑话:“在地上端盘子就叫服务员,在天上端盘子的叫空姐。”此话的背后,是人们对同一工种、不同环境带来的不同技术要求的不理解。那么,给“天上飞”的飞机当钳工,究竟有何不同?

  当钳工,即使打磨的零件一样,要求也不一样。“一个活儿,却是两个标准。”在“地上跑”只要在常规条件下有良好表现,但在“天上飞”就需要耐得住剧烈的温度变化、压力变化和速度变化带来的考验。以螺栓孔为例,民用的螺栓孔工差可以达到30至50丝(1丝等于0.01毫米),但航天用的螺栓孔公差只能在2丝以内。

  “天上飞”的零件,不仅标准高,而且在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一体成型、没有二次修改和补救的余地,零件一旦出现偏差,纠偏余地很小,往往只能报废。

  “曾经有人给我打来电话说,零件报废了太可惜了,自己的工厂可以提供补料修复的服务,保证外观上看不出来。”胡双钱说,在航空工业里,外观上看不出来差别,但实际飞起来“带病”的零件危害巨大。“所有的来料都是经过了前段的质检,很多的时候都是特殊的材料制成的,二次修补后外观未必看得出,但在导电性、硬度要求等关键指标上可能就经不起检验,所以宁可扔掉价值一百多万元的废料,也要保障‘天上飞’的零件的安全。”

  也正是在这样严苛的要求下,胡双钱给螺栓孔等零件用筛规进行质检的时候,往往一抬手就知道“中不中”,“放进去比较顺、但又不是特别顺的,不用说,肯定是合格的”。

  “36年无差错”是怎样的体验?

  “X是种怎样的体验”,是知名网络社区“知乎”上的热门体裁。“36年无差错”的胡双钱,自己怎么看?

  “我经手的每个零件都是一个活招牌。”胡双钱说,在没有可视化建模软件的年代,看图纸、照样造出复杂的零件,对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极大的考验,为此他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在家里用橡皮泥按照设计图“做模型”,培养“手感”。

  C919上的数百万个零部件中,有80%是我国第一次设计生产的。这意味着,很多时候零部件的材料和形状都需要不断摸索,才能得出最优解决方案。在这样小批量、多频次的调试中,手工打磨零部件,比机器更有优势。

  对胡双钱来说,拿不准的零部件,就找硬度类似材料的废料再度练习“手感”,好好“磨合”,哪个位置可能会断、哪个位置可能会做过头、哪个位置是难点,就在这样的模拟练习中被一一解答。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练习,胡双钱在36个春夏秋冬,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从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他还能用自己的技艺“金属雕花”,比现代化的机器做得更快更好。从2014年开始设立的胡双钱“大国工匠”工作室,成立一年内完成各类精益项目127项,节约工时6832小时/年,为公司节约成本382万元/年。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