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任鹏:我拍《胜利大阅兵》(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2-02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4

  抗战胜利70周年《胜利大阅兵》——最佳影像

  当光学与史学产生关系,显然对社会人生影响巨大。19世纪80年代法国人朱尔·让桑所发明的摄影机,既丰富了人们的艺术生活,又强化了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别小看摄影机的诞生,它标志着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与观察,又多了一个宽阔的维度和清晰的角度。而电影对于人的内心,对于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冲击力与震撼力之大,恐怕远远超过心理学家、行为学家、社会学家的想象。世界优秀的影视片所传递的国家意识、民族精神与社会理想和人生信念,其价值和作用绝不亚于任何文字版的教科书。

  任鹏说:“一位称职的军人摄影师,总感到肩负的机器,不只是机器,而是使命。尤其是拍摄、记录重大政治活动,那既是军人的使命,也是历史的使命。”因此,他只要一扛起摄影机,就会跃跃欲试,有一种上战场的感觉,变得面色庄重而又步履轻盈。正如古人所言,虎贲之师,力能扛鼎,攻城野战,斩将搴旗……为了确保“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他还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总结发明了一套摄影理论,叫作“球形思维的摄影理论”。这套摄影理论在其关键“战役”中使用,屡试不爽。

  他认为,所谓“球形思维”,就是避免相对简单的点状、线状和网状思维,而是要爆炸性、发散性、立体性乃至全方位、全覆盖、全扫描的思维。具体运用在摄影中,即要求摄影师不光要关注拍摄对象本身,更要了解、掌握整个拍摄现场的大背景、大环境,并以自己为球心(而不是轴心)综合考虑自己上、下、左、右、中的人与物的各种状态、动向,预想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状况、突发情况……事先在脑子里演绎各种应对,做好第一预案,第二预案,第三预案。而“球形思维”也包括24小时全天候的气温、气象的预知与预判,并做好针对性的光线与焦距的“参数”的细致准备……

  他斩钉截铁地强调,一位军人摄影师必须做到:“现场纵有千变万化,我自从容万无一失。”

  当电影纪录片《胜利大阅兵》在电影院线尚未放映,中国第一视觉杂志(简称“视觉志”)网站,就已经率先别出心裁地推出“摇滚版预告片”。屏幕中,参加盛大阅兵仪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阵整齐、号令统一的威武之师,在任鹏亲率的军事摄影师团队——“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的无处不在的神奇镜头下,以排山倒海的气魄与伟力奔涌而过,呼啸而来,连绵不断,目不暇给……但见运动摄像的推、拉、摇、移,伴随行进队伍的起、承、转、合,如同在一位天才指挥家挥动的银棒之下,一支训练有素、惊世骇俗的军旅乐队,将一阕大型的壮丽雄浑的交响曲,演奏得激情澎湃而又井然有序……

  难怪,观众的好评如潮,一时间,仅仅手机点赞人数就超过10万。留言感人,字字发自肺腑:

  “好激动人心啊!爱国热情高涨!”

  “有颜值,有身高,有长腿!最重要的是有着傲人的英气!”

  “每次看到武装直升机低空飞行在一片油菜花或者麦田上的情景,再配上恢弘的交响,不自觉地热血沸腾起来!”

  “祖国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前有故事片《地道战》导演任旭东,后有纪录片《胜利大阅兵》导演兼总摄影师任鹏,在中国军事题材影片的拍摄领域,将门虎子,虎虎生风。可以想象,做父亲的该是多么高兴呢。

  任鹏憨憨地笑着说:“我们家老爷子牛哇!他对我说,儿子,比起我,你还是不行……哈哈哈,哈哈哈……没错呀!没错!还是老爷子牛,我比不过!我比不过!”——这样说老爸的时候,比他说起他自己来更显得意。(记者 彭俐)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