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任鹏:我拍《胜利大阅兵》(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2-02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任鹏扛起摄影机就精神。

  ◀父亲任旭东(右一)坐,儿子任鹏站。

  “大阅兵”陆军方阵。

    人生天地何所有,任鹏展翅远高飞。

  八一电影制片厂与北京日报社同庚,都是1952年正式成立。在60多年历史中,父子两代,同在中国惟一的军旅电影制片厂效力,并堪称卓然大家、栋梁之材,也算是奇迹一桩。任鹏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任旭东,他导演的故事片《地道战》,可谓无人不知,家喻户晓。子承父业,真不虚也。任鹏的名气虽然不及乃父,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导演兼总摄影师成功拍摄了纪录片《胜利大阅兵》。该片前不久在全国院线上映,并获广泛好评。

  任鹏,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的人,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质朴、单纯。我敢说,在所有电影导演和摄影师中,他应该是颜值最高的一位,没有之一。但今天的人总说“主要看气质”,那么就说气质,身高一米八多的任兄也不让他人。他目光炯炯,剑气逼人,阅人观物有军人特有的直接和锐利,也有摄影师必备的敏感和辨识,视野中天高地旷,眼睛里不揉沙子。军人谈吐,是非分明,从不模棱两可,难免臧否他人,夸人不忘《地道战》台词:“高,实在是高!”

  有趣的是,他们一家六口,父母加上4个子女,可谓完整编制的军人家庭。父亲任旭东,就不用说了,曾是野战部队侦查参谋,而后从事电影艺术创作;母亲潘云峰,也是“八一厂”剪辑师;哥哥任江舟,乃中央电视台体育部前制片人、引进NBA转播的功臣;两位姐姐任军、任靖也曾戎装在身。如今,惟有任鹏一人,还是在岗的军人。92岁高龄的父亲说:“咱家至少得有一人在军队中……”

  1

  电影故事片《地道战》——最小的演员

  任鹏在“八一厂”宿舍大院长大,也可以说是在摄影棚里“泡大”。

  父亲任旭东有着传奇经历,年轻时,跟随“刘邓”大军南征北战,参加过淮海战役、襄樊战役等,被评为“战斗英雄”。他曾拾起一枚冒着烟的手榴弹,扔出窗户,救了一屋子人,却炸伤了自己手指。父亲执导电影故事片《地道战》(1965年出品,1966年上映)时,儿子任鹏还是稚嫩的孩童。拍电影少不了群众演员,抗日的高家庄有大人,也有孩子,那就就地取材吧。这可真是“上阵父子兵”,姐姐任靖带着弟弟任鹏出现在摄影棚。

  任鹏和姐姐多次在镜头里出现:片中主人公高传宝,在家中搬移水缸,露出地道出入口时,姐弟俩就站在旁边……鸣钟报警的高老忠被日本鬼子杀害时,也有他俩坐在石磨边惊骇的表情……对于只有几岁的孩子任鹏来说,眼前这一切都非常神秘、有趣。他混迹在平时见不到的农民装束的大人堆里,听着“鬼子”和翻译叽里咕噜地乱叫,开心极了。“我除了在北京动物园对面的天文馆看宇宙星空,就数在摄影棚中和大人一起钻地道好玩了!现在,在‘八一厂’的厂史陈列馆,还可以见到这部影片拍摄的内景和外景的还原景观。”

  木匠的孩子,看到父亲双臂不停地拉伸,挥舞刨子刨木头,印象中的世界便由木头和木屑构成;司机的孩子,看到老爸神气活现地手握方向盘,目不斜视,会觉得天地间汽车和汽车喇叭最威风。同样,电影导演的孩子,看到爹爹手握话筒,让摄影机不停地转来转去,就感到生活就该是镜头和胶片所构成的连续不断的影像——回过头来一看,许许多多子承父业的人生案例,都无一不是源于童蒙印象,兴趣和爱好。一切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但是遗传基因和家庭熏陶却在若有若无间左右命运。

  “是的。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和我说过什么,没有让我去搞摄影,去拍片,去像他那样当导演……我最先也是到野战部队当兵,好像有意要模仿父亲走过的路一样。我去的是六十四军,野战部队,做通信兵,也不能说舒服。那时候,远途行军训练,肩负重物,脚掌磨破,餐风饮雪,野外宿营,还是挺苦的。干得不错,荣升摩托班班长,指挥一帮聪明的壮小伙儿,一起开摩托追风多带劲儿啊,比我后来当了大校还高兴。”

  20多岁,初到“八一厂”摄影组报到。一出去拍片,都是跋山涉水,不乏风景胜地,好玩啊,还有点儿明代徐霞客的味道!扛设备、擦机器、装胶片、打杂儿,一路从摄影助理到副摄影,到摄影师,再到摄影指导。“为增加阅历,丰富人生,我喜欢把和拍片有关的这点事都弄明白,先后拍过电影故事片、电视剧、影视纪录片、军事教育片、科技保密片……也不知拍过多少部片子了,得过不少奖。几十年过去,还是风风火火的劲儿,直肠直脾气怎么也改不了……”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