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胡海平:把心思全花在“路”上
//www.workercn.cn2015-07-03来源: 新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践行“三严三实” 为党旗增光添彩

  采访胡海平,他语速快得如身后疾驰的汽车,记者请他慢点说,可几句话后他依旧“连珠炮”。

  “他已经跟京沪高速融为一体,慢不下来了。”胡海平同事说,作为江苏京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淮安清障大队大队长,从2000年淮安段启用,胡海平的人生就进入“快跑模式”。

  接触胡海平大半天,他说得最多的是爆炸。“2005年6月24日凌晨,一辆装丙烯腈的槽罐车翻在边沟,泄漏在边沟的丙烯腈突然爆炸。我们卯足劲往下风口跑,热浪直往后背钻。烧伤算走运,再晚哪怕两三秒,都完蛋。”

  “京沪高速淮安段70多公里,日均流量3万辆次,六成是大中型客货车;危化品车日均1000多辆次,爆炸是绕不过去的坎。”清障大队副大队长胡道达说,2011年“4·22”液化罐车侧翻,随时可能爆炸,胡海平穿着防化服钻到罐体下扒开碎石,将钢丝绳穿引在适合起吊的位置。随着槽罐车被吊起,一场大爆炸被化解。

  “3·29”液氯泄漏、“3·10”多车连环追尾、“10·27”甲苯泄漏……胡海平随口说出近几年发生在他们路段的事故,他们的职责是保安全、保畅通,但多数时候连自己能否保住都没底,“发生事故,救援任务争分夺秒,至于有毒没毒、会不会爆炸,谁知道?不能说没毒上,有毒就不上。有时清障结束,回来一查,才知道刚才清理的东西多危险。”

  “一群在鬼门关跟小鬼打交道的人,活到现在是命大。”胡海平自嘲道。

  “他说话急,做事也急,这是年复一年清障救援得的职业病。”车辆设备管理员宋祖健说,“发生事故,交警、路政、清障三支力量,我们往往第一个赶到。没人规定我们这样做,这是胡队自己定下的规矩。”

  “干我们这行,人命关天,不急哪行?早到一分钟,多救一个人!”胡海平总是急吼吼地催促和告诫队员。震惊全国的“3·29”液氯泄漏事故,他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人。离现场1公里处,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驾乘人员,路被堵死。他跳下车,用外套捂住口鼻,摸黑找到并打开离事故现场最近的中央活动护栏,为第一时间撤离、转移人员赢得宝贵时间,途经事故现场的驾乘人员无一中毒。

  京沪高速单向两车道,碰上节假日、雨雪天,车流经常“拧麻花”。发生事故车辆刹车抱死,拖都拖不走。过去,用扳手一个车轮一个车轮解刹,一个车轮要10分钟,6个车轮就是一小时,车辆积压几公里。这种急,让胡海平“急中生智”,他发明了车载充气系统,放在清障车上,快速给事故车储气桶充气后,车轮两三分钟内能全部自动打开。活体式危险品罐体承重槽、车载水箱,为实现“第一个赶到现场”的承诺,这样的发明创新,胡海平搞了六七个。2011年,他参与编写的《清障实务》教材成为全省公路清障人员必修课,填补国内清障救援理论体系空白。

  “他为啥这么瘦?心思都花在路上了。”妻子这样数落他。清障的苦累,不入行的人没体会。去年春节,胡海平分管路段发生大面积拥堵,路上大家在骂娘,上头部门一会一个电话催问怎么还没抢通。他从晚上8点忙到早上8点,一人徒步在暴雪中走了近20公里。直到最后一辆车脱困,回到宿舍,裤子脱下来,能硬梆梆地立在地板上。

  “身体上的累无所谓,最要命的是心累。”胡海平说。危化品车处置,复杂又危险,如何起吊?起吊点放在哪?各方都不敢拍板,万一发生不测,是要担责的。这边,路堵得死死的;那边,方案还在研究。做事,哪有不承担风险的?这时他总要站出来,“按这个方案来,出了事我去坐牢!”15年来,经他拍板指挥的各类复杂事故抢险达4000多次,解救生命1000人。(记者 蔡志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