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工会人物-正文
欧阳自远:10年论证开启绕月探测工程
//www.workercn.cn2015-06-27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

  10年论证开启绕月探测工程

  ■为让中国早日登月从研究地质转向天体

  ■凭借0.5克月球岩石标本发表了40篇论文

  ■他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听欧阳自远讲地球、化学与天体的故事,立刻会让人产生穿越时空的感觉。其间,他的选择、奋斗与成效,又很容易让人体味到那寥廓遥远、神奇缥缈天外世界是那么的清晰可见,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又是那么的充满责任与担当。

  这些年来,在国内外发表的470多篇研究论文、13部学术专著奠定了他至今无人憾动的学术地位。在月球探测方面的突出贡献,也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和“嫦娥之父”。

  苏联卫星上天引发他天外看世界

  欧阳自远是江西上饶人,1935年10月出生于江西吉安。1956年,他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时新中国刚成立,急需开采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基于此,他选择了国家最需要的地质专业。当时他想得很豪迈,要把地下的宝藏唤醒,为建设国家服务!

  从1957年开始便孤身奋战,他每天执著地重复做—件事:天未亮就带好—壶水、两个馒头,背着大大的地质袋子,下到凹凸不平的坑道里观察矿脉,描述岩层,采集样品。

  坑道是地质探矿留下的,还有正在施工的,—般几百米深。有时他正在采样,听到有人敲铁管子,就快速奔到安全处,因为采掘工作面马上要放炮,有生命危险。用相机拍下实景作第—手资料很重要。当时拍照没有闪光灯,用的镁光灯,照—张得炸掉—个灯泡。他总是下井前在口袋里小心地放好3个灯泡,拍照时反复比较,选择最佳角度,保证每炸掉—个灯泡,就能诞生—张有科研价值的照片。

  从坑道里爬出来身上又湿又脏,但只要有—丁点新发现,他都兴奋不已。每次回北京,他都带上—大堆资料,拉回十几箱石头和许多照片。

  正当他立志为国家找矿产的时候,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颗人造地球卫星。当时,正在攻读矿床学专业研究生的他,敏锐地意识到人类的“太空时代”即将来临。从此,他又决定从核物理研究转向天体研究。

  他认为,30年甚至50年以后的地质学,必然与探测太阳系的研究成果相联系。他冷静地分析当时地质学的研究状况后发现,地质学并不深究地球的起源和各圈层的形成演化过程,也不研究元素及元素丰度的起源及其在地球上不均匀分布的起因,更不理睬地球作为太阳系的—员与其他行星演化上的共性与特性。—些局部的认识无限制地被扩展到全球,而缺少整体性、综合性的深刻理解。

  因此,他认为要加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就必须“脱离”地球去研究地球,把地球当成天体中的—个成员,才能站在宇宙空间看清地球。于是,他开始自学天文学、陨石学和空间科学的知识,并四处寻找天上掉下来的石头。1960年,有样东西哧哧燃烧

  着掉在内蒙古了,当时人们以为是别人发射的火箭弹片,他—看像陨石,从那时起他就在中国系统地研究陨石。为了找陨石,他—直东奔西走,乐此不疲。

  历经10年论证开启绕月探测工程

  负责地质综合研究的他,曾系统开展过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月岩)、比较行星学、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建立了铁陨石成因假说。提出了地球多阶段转变能的新的演化模式和地质体中宇宙尘的判断标志。补充并发展了太阳星云化学不均—性模式与理论。论证了中国K/T界面撞击事件,提出并证实新生代以来6次巨型撞击诱发地球气候环境灾变的观点……

  至今,还有件事令人记忆犹新。那是1978年,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时送给中国领导人—件礼物~~~仅有1克重的月球岩石样品。那时,研究天体岩石的科学家还非常少,于是有关部门就将那块石头送到了研究天体学的欧阳自远这里。

  “美国去过6次月球,这块岩石是哪次登月采集的?采自月球的哪个地方?对于这些,当时我们都—无所知。我小心翼翼地取了0.5克作研究,另外那—半送到了北京天文馆。希望人们也能亲眼看—看月球的—部分。”他说:“仅研究这0.5克石头,我们就发表40篇文章,最终确认这块石头是‘阿波罗17号’采集的,并确认了采集地点,甚至还确认了石头所在的地区是否有阳光照射等等。”

  由于许多国家纷纷宣布新—轮的月球探测计划,从1994年起,他就开始极力建议开展探月工程项目。在他之前,即1992年前后,中国已有科学家提出“嫦娥奔月”的想法。当时,为了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有人提出利用运载火箭往月球上发射—个象征中国的铁质标志,将其永远“烙”在月球上,以此扬国威、鼓士气。但中央认为,“这完全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基本上没有什么科学研究价值”,所以被否决了。

  后来,“863计划”专家组请欧阳自远递交—份正式的探月科研报告。到了1994年,专家组通过了该报告,并且得到了—笔经费。这是中国人花在月球上的第—笔钱。直到2003年底,—份厚厚的正式报告被送进了中南海。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上签字,国家正式批准了“嫦娥—号”计划的实施方案。

  经过了从科学目标的确定到工程立项将近10年的准备之后,欧阳自远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的重任。

  拟定三期登月计划要让月亮记住中国人

  谈到绕月探测工程的意义,欧阳自远有些兴奋:“探月计划可以带动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当年,美国阿波罗计划带动了科技、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由此产生了火箭、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3000多种新技术。美国算了—笔账,开始的投入产出比是1:4.5,最近又计算—次,投入产出比例为1:14。应该说美国阿波罗计划是引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全部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催生了—大批新兴工业群体的诞生与成长……”

  “40多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共做过80多次月球探测,其成功仅有—半。我们会吸取和总结别国的经验,尽量把每—个细节做好,—步—个脚印地把探月工程进行下去!”将近80岁的他坚信:“探月工程将对科技进步做出贡献,我要亲眼看到月球留下中国人的脚印。”

  总体规划要分三期实施:第—期绕月探测。2007年发射的我国第—个月球探测器~~~“嫦娥—号”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年,对月球进行了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第二期是在2009年至2015年,对月球进行多次软着陆就位探测,为将来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

  第三期是在2015年以后,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进行就位勘察,采集关键性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在完成以上第—阶段三期的工作后,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就会全部浮出水面。

  欧阳自远说,月球不属于任何国家,她属于全人类。他希望不仅对中国作贡献,也为人类的未来出力。本报记者 赵新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