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的改革心路:拨亮患者心中的灯(图)
//www.workercn.cn2014-12-17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何做一名好医生?

  2013年2月,在JCI评审总结会上,员工们惊讶地看到,一向以果敢、坚毅示人的院长,哽咽、流泪了。王建安感谢全院4000多名员工的坚持和努力付出,以及对他的理解、支持与信任。

  “在浙医二院,我从不缺乏同路人。吾道不孤。”王建安说,“我感激浙二人,现在大家对未来都有了一个清晰的感觉,一个清楚的概念,一个共同的战略远见。”

  “日间手术,病人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风险、降低负担,政府节约资源和费用,医院降低平均住院日,加快床位周转,实现了三赢。”护士长袁华娣说,“这几年医院把我们送出去培训,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推动日间手术最大的功臣是院长,第一台心脏支架日间手术就是他亲自做的。”

  该院的医生忘不了,2010年7月的一天,他们的院长到普陀山区义诊。天不亮就出发,途中车船劳顿,一路颠簸,到晚上6点多才到达海岛,此时王院长已疲惫不堪,但他仍不顾身体的不适为病人看病,等到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时,已是半夜。当他站起来时,一阵眩晕让他晕倒,当最后一个病人获知眼前这位一整天都没有吃饭的医生竟是鼎鼎大名的大院长,感动得流泪了。

  在行政秘书郑芬芳眼里,院长实在太辛苦了。不外出,早上7点前已在办公室,风雨无阻;每天待在医院15个小时以上,寒暑不变。院长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但对自己却很粗犷,经常是一盒饭、一瓶矿泉水就打发一餐。一些约在早晨7点谈工作的员工会随手带一碗馄饨给他当早餐。

  为方便工作,王建安在医院附近租了个小房子,让也在医院任麻醉手术部主任的妻子和他一起吃苦,并尽量利用周末为病人做手术。

  王建安的博士生陈涵说,2010年,王建安年届耄耋的父亲因脑血管意外病重入院,气管切开,生命垂危。病危通知下了一个又一个。

  父亲醒来,多少次将头转向门口,渴望看到儿子。直到夜深人静忙完公事,儿子才能赶到父亲床边,抚摸着父亲的手背内疚得默默落泪。

  陈涵说:“其实,王建安是个大孝子,对父母,对妻子,对女儿,他常常觉得亏欠很多。”

  “半年前,当我决定放弃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全额奖学金,而留在浙大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朋友都觉得无法理解。”陈涵说:“我舍不得王建安老师,舍不得他的教诲,舍不得他的言传身教。”

  为了方便患者就诊,王建安从不去名医门诊,他宁愿在普通专家门诊多看一些病人。

  王建安的第一个博士生董梁说:作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他在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优化、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和心衰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型研究等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许多从王建安手里起死回生的病人,多年后依旧会感激地发来感谢信。有一封这样写道:“感谢王院长又一次从死神手中救回了我的母亲,我母亲的两次新生都是您所赋予的,我们全家发自肺腑地感谢您!”

  春节,患者寄给王建安的贺卡常常堆积如山。60多岁的王女士每年都会给王建安寄贺卡。10年前的一个深夜,她突发心肌梗死,送到浙二时已休克。刚躺下的王建安接到电话就赶往急诊室,抢救直到凌晨。他用高超的医术让王女士起死回生。让她感动不已的是,那天,天还蒙蒙亮,仅仅相隔了两个小时,彻夜未眠的王建安又站在她床前……

  员工们忘不了,王建安常对他们说:“当病人把生命交到你手中的时候,这是莫大的信任。一个医生,只有从内心里尊重病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看待,才能对病人有百般的细心、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董梁说,我永远记住我的导师“王建安之问”——如何做一名好医生?

  王建安眼中的好医生,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人文心。还要有敏锐的感官、灵巧的双手、厚实的专业以及良好的心态。厚实的专业基础就是“基础知识+系统知识+专业知识+个别技术知识”四位一体。现在一些人热衷于个别技术,恨不得病人来时脸上贴着“帮我摘掉我肠道里的息肉”“我需要一个支架”“我股骨头出了问题”等标签。大错特错!人是一个整体。虽然病人的股骨头出了问题,但他未必就要换股骨头。他可能还有其他疾病,比如心脏病、肺功能问题,因而难以承受手术的打击;或者他年龄太大、经济上负担不起。一位患者拖着一条病腿还能勉强生活,但他换了股骨头,可能就会难以度日。这就是看“人”与看“病”的区别。

  “从误解到理解,从不认同到价值观回归,难关一个个闯过来了。”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正英感慨地说。他认为,要想推动一家已形成固有思维习惯的百年老院的改变,需要有深刻思想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还要有奔放的热情和坚强的个性,盯住目标不动摇。这真是王建安之幸,是浙医二院之幸,也是患者之幸!

  今年5月组织20多位三甲医院院长到浙医二院考察后,上海医院协会又邀请王建安在“第七届上海市医院管理学术会议”上为200多位上海医院院长介绍经验。

  王建安清楚,浙医二院离自己心目中的医学圣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希望有一天,老百姓面对疾病,考虑“我要去哪家医院”时,第一个反应能想到浙医二院;即使已经病入膏肓,也要去浙医二院看过才能安心;患者们更能这样描述浙医二院——是希望和重生的灯塔。即使这条道路充满艰辛和挑战,我们依然不懈努力,坚持每日提供优质、细致的医疗服务,相信终有一天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犹如灯塔般照耀每一位患者,成为他们值得信赖和安心的目的地医院!也因真正实现了“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浙医二院的院区里,一尘一土间能步步生莲。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叶辉 本报通讯员 方序)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