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的改革心路:拨亮患者心中的灯(图)
//www.workercn.cn2014-12-17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在于较真,一切立足干成

  要让百年名院在新的历史时期长出新枝、冒出新芽、开出新花,除了需要重塑一种文化,植入素质与品质的基因,还需要一个好抓手。

  王建安选择的抓手之一就是JCI评审。

  JCI是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的简称,代表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最高水平的JCI,其核心理念就是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JCI评审过程复杂、严格,万一评审没通过,会造成什么影响?对你王建安意味着什么?”有好心人提醒道。“顶着浙医二院金字招牌,什么都不做也可舒舒服服吃几年安稳饭。你最多干一两届,犯得着吗?还不如把力气花在提升自己专业水平上!”

  王建安认为:“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在于较真,一切立足干成!”

  这几年,发生在浙医二院令人感叹、印象深刻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2011年4月,正在浙二骨科病区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陈女士,突然感到胸闷、抽搐,突发昏迷。医护人员立即推来抢救车、除颤仪,拿来急救药物,整个抢救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几分钟后,陈女士睁开了眼睛。陈女士不知道,她能免于猝死正是得益于王建安的一个举措:为使患者在发生猝死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他坚持为全院每个病区,每个楼层统一配置用于抢救心脏骤停的除颤仪和抢救车。

  而此前除颤仪只有心脏中心、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少数科室才有,一旦出现抢救病人的情况,护士只能紧急调剂除颤仪,而病人就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为此,医院花了300多万元,在全院范围内配备了近百台抢救车。

  “虽然有些病区,病人可能一年也用不上一次除颤仪,但生命无价,突发时用一次就值!”王建安说。

  不久前,杭州某医院发生了如下一幕:一位患者在送检途中突发心肌梗死,正推着轮椅送病人的护工老郭马上冲上去为其按压胸口进行心肺复苏。几分钟后,患者手指动了,此时医护人员也赶到了现场。因抢救及时,患者得救了。

  围观者非常惊讶:一个护工居然还懂得心肺复苏技术!

  原来,老郭是从浙医二院转过来的,急救术正是在那里学的。

  在浙医二院,不但所有的医务人员,连护工、保安也都要接受CPR的培训。

  听说过给医生送锦旗,但有给太平间送锦旗的吗?

  记者在浙医二院的太平间,竟意外地看见了许多锦旗。

  浙医二院的太平间虽然很小、很窄,但有花、有装饰、有祷告处、有家属休息的地方,布置得非常温馨。

  这也是出自王建安的建议。他说:“医院无力挽救所有患者的生命,但在患者离开时,我们可以体面地且有尊严地送他们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这也体现了‘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理念。”

  在浙医二院的院区内,“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住院区和门诊楼,每隔几步就配有免洗消毒液,瓶身上使用期限一目了然;每个斜坡处都有“注意安全”的醒目提示;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随处可见;门诊、住院楼的一楼大门,人来人往,始终敞开着,在一楼停留的患者与员工,冬天冷、夏天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建安建议在门前做一块玻璃屏风,如此,人从两边进,穿堂风也就没有了;电梯里张贴着“禁止医务人员公共场所讨论病人病情”的温馨提醒……

  挂号难,挂专家号更难,挂名专家号难上加难。面对晚上通宵排队挂专家号队伍,面对每天早上长长的挂号队伍,王建安建议:用晚上自助挂号来缓解挂号难,挂号费在配药时再收取。

  2012年,全国首个“24小时自助挂号服务”在浙医二院实行。

  早上排队的人少了,医院半夜排队挂号现象消失了。但第一个月自助挂号,16%的病人,看完病未付挂号费就走了。

  这一走,等于是免费看病。按这样的推算,一年几十万元没有了。怎么办?不能做这样的傻事!

  王建安则认为,每天20%新病人,80%的老病人,第一次不付费,不能说第二次不来了。我们可以给没有交费的患者发短信,提醒他们下次补交,不交下次就无法挂号了。

  4个月后,挂号未付费的比例下降至4%。这一做法得以持续下去。

  医院每天接诊13000个病人,8000余人是通过自助预约挂号的,原来挂号窗口32个,实行自助预约挂号后,共关了10多个窗口。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