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陈发喜:爱,照亮山里娃的求学梦想
//www.workercn.cn2014-07-04来源: 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6月26日下午,宜昌市点军区土城小学放学了。六(2)班班主任陈发喜因重感冒打了三天点滴,说话很吃力,仍在宿舍里督促两名低年级学生做作业。家长出于信任,把贪玩的孩子托付给他管教。

  这时,二年级的高美玲、王梦婷从门口探进小脑袋:“陈爷爷,我们来看您的病好了没有。”为什么喜欢陈爷爷?她们天真地说,他经常给外面的人打电话,为大家送来文具和衣服。

  怀着感恩的念头,坚持多年助学

  陈发喜今年51岁。从1983年走上讲台至今,先后帮助了近百名贫困学生。旁人称赞他,而他认为只是平常事。“我出生于土城乡黄家岭村。以前家里很困难,吃过苦,也得到过帮助。”陈发喜对往事记忆犹新:从小学到中学,受到3位老师资助;高中期间,学校免除了学费,还提供免费食宿。点点滴滴的帮助,使他摆脱辍学的命运,也温暖了一颗少年的心。

  老师们不求回报,但活在世上要知恩、感恩。陈发喜的想法很朴素。刚工作时,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他省吃俭用,希望用微薄的力量帮助贫困学生。

  助学路,一走就是31年。

  陈发喜也曾苦闷、彷徨过。2004年秋,当地几所学校撤校并点,贫困生多起来,他无法一一资助。孩子们眼底的热切,灼痛了他的心。

  偶然间,陈发喜受到启发:能否通过网络汇聚社会爱心?2005年9月,他在论坛上发出第一篇帖子,引起武汉科技大学爱心社团的关注,送来一笔捐款。此后,他长期泡在各大论坛求助,为了争取信任,还邀请资助者实地考察或与受助者视频通话。

  社会各界的爱心,涌向这所山村小学。除了湖北,还有北京、山东、辽宁、青海、广东、浙江、四川、河北、福建以及香港等地的好心人,纷纷资助素昧平生的孩子们。

  少至几元,多至一两千元,自己这些年在助学上用了多少钱,陈发喜没有一笔账,也说不清楚。但是对于爱心人士的捐赠,他从不含糊,在一个专门的文件夹里,记录着贫困学生及受助信息、社会爱心人士资助款发放明细。

  说起这位同事,土城小学事务长黄代发感慨不已:“我很敬佩他。他不计回报地帮助孩子们,持之以恒。”

  黄代发代管一些孩子的生活费。记者翻开这个学年的记账本,看到大部分代管的生活费来自陈发喜。他还嘱咐黄代发,如果哪个孩子的生活费不够了,先帮忙垫上,再找他“报销”。

  目前,土城小学的776名在校生中,特别贫困的学生有30多人,在陈发喜的努力下,基本上得到一对一的资助。

  并不富裕的家庭,因爱而快乐

  陈发喜和200多名住读生住在同一栋宿舍楼。

  宿舍的卫生间里,堆着一大麻袋矿泉水瓶和不少硬纸板,都是他和妻子左学菊在校园里捡的。每次卖废品的钱并不多,主要用来奖励贫困生。

  对陈发喜的助学之举,左学菊也曾闹过意见。那时丈夫收入不高,自己没工作,还要抚养两个女儿,经济着实不宽裕。8年前,她来到土城小学工作,月工资一开始只有250元。

  然而左学菊渐渐理解了丈夫。“老陈过生日或生病的时候,小伢们买不起礼物,就画画、写上祝福送给他。”那些稚嫩而纯真的话语,熨平了左学菊的心。她觉得,丈夫做的事情是值得的。这几年,陈发喜为孩子们买的衣服、鞋子,都是她挑选的。

  陈发喜的电脑桌面,是外孙女的照片。外孙女出生5年了,除了大女儿偶尔带回家乡,他只在去年暑假到北京看望过一次。“我当然也想外孙女,但一去一来路费好贵。”陈发喜从2011年起,月工资涨到了2360元,对自己仍然“抠门”。

  看到父亲多年用着老掉牙的手机,大女儿陈燕灵5月寄来一部智能手机,拍照、上网很方便。陈发喜周末上山家访时,现场拍照片发给资助者,平时则舍不得用手机上网。他心疼地说:“传了几张照片,20M流量就没有了。”

  比起这部手机,更让陈发喜高兴的是,陈燕灵汇来2000元,让父母用于助学。“两个女儿都有同情心。”他欣慰地说,身在北京、福建的两姐妹时常帮忙转载求助信息。

  其实,陈发喜直到现在还欠着债。

  生活并不富裕,陈发喜却说:“帮学生,能做多少是多少。”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