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卢一萍:他乡与故乡
//www.workercn.cn2016-07-21来源: 新疆日报
分享到:更多

  故乡与他乡,是人生绕不开的定数。众生在其中游移、流转、迁徙,应如何自适,两位新老作家,阐释着他们各自的答案。

  6月29日下午,青年作家卢一萍携他的新作——小说集《天堂湾》在乌鲁木齐市班的书店与读者见面,当天活动邀请到了著名作家周涛与卢一萍一起跟读者展开了一场主题为“他乡与故乡”的对话。

  在谈及这一话题时,周涛说:“人生的命运不由自己选择,出生在哪里,生长在哪里,都不是自己说了算。如果不来新疆,我可能不会搞文学,就搞体育去了。我无奈与新疆结了缘,但却不断从这块土地上获得着知识与经验。”

  “我从家乡四川来到新疆很多年,‘他乡’的感觉始终比较明显;但是有一次在一个新疆的文学颁奖礼上被介绍为‘内地嘉宾时,我心里又有些难过,因为我在新疆十几年了,我所熟悉的军旅生活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卢一萍说:“如今回到四川,又觉得新疆是故乡。其实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故乡‘是永恒的主题,写作中的精神归宿就是故乡。”

  在与读者互动环节中,有读者问:“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城市作为自己的故乡?”卢一萍回答:“我愿意出生在俄罗斯的哥萨克地区或者圣彼得堡,因为俄罗斯文学对人类文学史有大贡献;但是从情感上,我愿意回到塔什库尔干这个小城,那里是我文学之路的重要起点。2006年9月,当我再次回到帕米尔高原时,距我第一次上高原刚好10年。那10年,我背对文坛,在纪实中寻找虚构的源头。而在乡亲和朋友的眼里,我是一叶漂萍,是一个行踪不定的远行者。

  在我就要离开高原的前一天晚上,躺在塔合曼草原的毡房里。夜晚很安静,可以感觉到慕士塔格峰高耸在夜空之中,晶莹剔透。长期的高原生活曾损伤我的记忆,但在那个时刻,一切的感受和见闻,都一一浮现在了我的眼前。那一扇门就在那一夜豁然洞开。它们就在那里,同时给予我的是一种与其气质和个性相匹配的文字,我只需要把它们写出,这使我不禁潸然泪下。从此我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小说写作。“

  有读者请周涛谈谈当下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是否反映体现了当下社会,他说“:现在的文学现象远不如上世纪80年代那样受人关注。文学就是个体的,文学的孤独在于它天然的个体性。一个人在人群中、社会中,观察、体验、表达,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表达,文学的写作和感悟只能靠自己。当然大环境也有影响,个人是很难超越的。”(张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