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潘后军:一窗灯火青云路
//www.workercn.cn2016-05-20来源: 江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我国重视读书的家风古已有之。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形成了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筑牢了凝聚家国共识的基础。4月12日,入选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的959个家庭名单正式揭晓,来自新建区的潘后军家庭赫然在列。

  走进潘后军的书房,就像走进一个小型图书馆。各式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让你不由得对书房的主人肃然起敬。“书比人长寿,人靠书常青”,坐拥满屋书山,花甲之年的他谈吐不凡,举止稳重,目光炯炯、精神矍铄。农家出身的潘后军,靠着勤学苦读,从乡村教师到县委党校教研室主任,再到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酸甜辣苦,铿锵脚步,一窗灯火青云路,“感谢读书,它让我的命运天翻地覆”。

  书香情怀 世代传递

  文化底蕴深厚的新建大塘,是潘后军的出生地,汪山土库程氏家族的教子良方对他影响很大。“程氏家族起初也是农夫之家,并非官宦贵胄,却出了‘一门三督抚’的三兄弟,一跃成为钟鸣鼎食之家,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最好例证”。从小耳濡目染,潘后军对书的感情特别深厚,“说起来,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虽然他们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非常艰苦,但十分支持我读书,也经常用程氏教子法教导我,这种恩情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由于时代的特殊性,潘后军只读了短短3年书便辍学,“当时哪怕有张废报纸或者写了字的东西,我都如饥似渴地拿来阅读”,靠着自己的勤奋,他在恢复高考的那一年,考取了师范。“读书能够改变命运,所以我教育子女,不管任何时候,社会如何变化,必须读书,必须读好书,我要让这种观念世代传递。”

  藏书丰厚 以读为乐

  “我个人比较喜欢纸质的书籍,一方面比较好收藏,另一方面比较实在,阅读电子书籍总有些浮光掠影的感觉,没有纸质书籍好入心入脑。”环视潘后军的整间书房,“博而亦专,杂而有序”是最好的形容。“我家藏书有个特点,主要集中在文史方面,历史类包括二十五史、资治通鉴、地方志等;文学类包括中国和世界文学史、文学作品选、文史英华等”,潘后军说,“光买书,我家每年都要花掉千把两千元钱”。潘后军家人均藏书量300册、年均订阅报刊5种、月均购书5册,读书已然成为他家最大的乐趣,“不管再忙,哪怕晚上上床了之后,我们也有个习惯,必须拿一本书看一下,哪怕翻个10页、8页。”因为上了年纪,潘后军身体上有些病痛,子女上班了,也有些寂寞,“但沉浸在书籍中,能够填补精神的空白,暂时忘却身体的不适”。

  书香家庭 模范标杆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做好自己。”潘后军说,当两个儿子还在上学的时候,为了不影响他们学习,我们连电视都不看,也不去玩,就是陪着他们做作业,让他们有个比较好的环境。回忆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幕让他印象特别深刻,小儿子8岁的时候偷偷拿了他20多块钱玩了一整天,他把儿子衣服扒掉狠狠打了一顿,并赶他出家门。“对于小孩,该管要管,该严要严,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偷偷拿钱出去玩,没有这种教训是不行的”。自此以后,小儿子再也不敢贪玩,顺利考取了中国政法大学,回想父亲当时的“狠手”,他充满了感激。如今,看书读报已成为潘后军家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晚上和周末时光,大家人手一册书,遨游在精神世界中。他们家也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成为邻里学习的榜样。多年来,潘后军研究汪山土库和程氏家族,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并出版著作《府第书香》。(记者 张 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