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著名作家碧野诞辰百年 女儿忆:他始终扎根一线创作
//www.workercn.cn2016-02-26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碧野(1916.2.15—2008.5.30) 黄峥供图

  15日是著名作家碧野诞辰百年。昨日,在省作协举行的纪念碧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碧野女儿黄峥回忆,他一生热爱祖国、对党信念坚定,始终扎根一线、置身人民群众中创作。

  碧野原名黄潮洋,1916年生于广东大埔县,现代著名作家,创作实践贯穿抗战、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2008年在武汉病逝,其散文作品《天山景物记》入选中学教材,影响几代人。

  他对党信念坚定 一生讴歌希望和光明

  黄峥回忆,1916年元宵节,碧野在父母流浪广东途中诞生于路边破庙里。他初二就接触到马列主义书籍,高中一年级在广东潮州领导闹学潮。学潮失败,他逃到北平,参加了 “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5年,碧野在中共北方地下党书记谷牧主编的刊物《泡沫》上发表第一篇以父亲为原型的小说《窑工》。

  抗战时期,碧野发表了反映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报告文学《北方的原野》等。1938年,碧野在洛阳被国民党抓捕入狱,狱中3个月创作了反映抗日的长篇小说《南怀花》。

  1942年,在中共重庆办事处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碧野作为随军记者被派往抗战部队工作。这期间,他发表了一系列反映抗战的中篇小说《灯笼哨》《乌兰不浪的夜祭》等。之后碧野任中华全国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在中共地下党刊物《莽原》任总编辑,发表了《奴隶的花果》《风沙之恋》《肥沃的土地》等中、长篇小说。

  黄峥说,父亲热爱祖国,对共产党的信念坚定,从未动摇。他的思想和创作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他一生的作品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反映时代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讴歌希望和光明。

  一手拿笔一手拿枪 5年骑马走天山

  黄峥说,父亲一直扎根人民、扎根基层一线,深入生活,用真情实感创作。

  解放战争时期,在一野徐向前部队,碧野要求上前线,政治部主任胡耀邦怕他牺牲,不同意,碧野坚持到了火线,同连队战士一起行军一起打仗,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发表了长篇小说《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

  1953年,碧野参加朝鲜战争战地采访。

  后来彭德怀鼓励他去新疆王震那里,反映当年延安三五九旅建设边疆的事迹。1955年初碧野到新疆,在新疆到建设兵团农八师连队生活了5年。他骑马走天山,发表了散文名篇《天山景物记》和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照天山》。

  1961年,碧野感悟毛泽东主席“高峡出平湖”“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来到湖北丹江水利工地深入生活,从此开始他在湖北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活。

  黄峥说,父亲从1961年调湖北到2008年去世,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他的住房无电梯、暖气。他90岁寿辰时,省委宣传部提出组织上用他名字给他买一套好的商品房,他说“这里能住,不要组织上花那么多钱”,放弃了换房。“他临终前几小时还要我代他把汶川地震捐款交给作协书记。”

  2015年,新疆将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散文配以图片重新编辑成精装书,作为“一带一路”的礼品赠送境内外客人,同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将散文集《月亮湖》作为收藏品再版,准备在境内外发行。目前《天山景物记》《七月的天山》《山泉水暖》《吴门桥》《雪路云程》《奔流》等名篇还被收入香港、澳门、台湾的大、中、小学课本和读本。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