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阎肃:高中演讽刺剧曾风行一时(图)
//www.workercn.cn2016-02-22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视觉中国供图

  □人生有“四分”:天分、勤奋、缘分和本分,应当认知自己的天分、不懒惰、追求缘分、做好本分

  □人生有“四然”:得之泰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人生应有“四不”:不忽悠、不糊弄、不折腾、不凑合,而实际上就是贵在“真诚”,既求稳又应该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

  ------------------------------------------------------------------

  “哪有校长站着讲话,学生却坐着听的?”一位八旬老人从椅子上起身,笔挺地站着,对着台上的重庆南开中学校长微笑致意。

  老人的举动,显示了他对母校的无比尊崇。顿时,报告厅内掌声雷动。

  这是重庆南开中学2010年秋季刚开学时的一幕。这位当年80岁的老人,是著名剧作家阎肃,曾创作1000多部(首)作品,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在坊间,他更是被一直尊称为“词坛泰斗”。

  2016年大年初五,阎肃走完了他精彩的一生,2月18日,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回忆起80岁那年的重逢,阎肃重庆南开中学的同班同学、重庆大学老教授廖远明感慨万千。

  那天,他和尹凌等老同学一起,约阎肃在母校见面。刚到重庆南开中学大门口,廖远明远远便看见阎肃被一大群记者和抱着花的学生团团围住,只能远远地听见阎肃那标志性的、有穿透力的爽朗笑声。“人很多,挤都挤不进去,”廖远明回忆说,“有学生把花也送给了我们,我们正在婉拒时,听见阎肃远远地大声喊出我们的名字,招呼我们过去”。

  中学时京剧、话剧、快板、相声,阎肃样样行

  “阎肃思想活跃、性格爽朗、热情奔放。哪里有了他就不愁不热闹。他的作品能触发每个人心底的情感,所以在哪里都受欢迎。”廖远明记得,在母校的那次讲座,可容纳800多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阎老带头唱起南开的校歌,大家还齐唱了《红梅赞》,“现场氛围很活跃”。

  阎肃当时打趣地对台下同学说:“这个舞台我可一点都不陌生,我在南开上学的时候常在这里演出,京剧、话剧、快板、相声,我可是学校里的文艺积极分子!”

  廖远明回忆,阎肃念高中时名叫阎志扬,和自己同岁,河北保定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家人前往重庆躲避战乱,先在南岸一家修道院的教会学校读书,随后前往南开中学就读,于1949年高中毕业。

  在南开念书时,阎肃坐在廖远明的前一排。“当时,男女生还是分班的;高二分文理组时,我们都分在文组;文组中又分了英文和中文小组,我们又都在英文小组。我们是关系非常铁的好兄弟。那时,男生有4个班,女生有两个班,每个班有四五十名学生。”

  “当时的阎肃非常爱好文艺,经常参加文艺活动,最喜欢的是相声和话剧,”廖远明说,重庆南开中学是杰出的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创办的南开系列学校之一,一直都有强调人文素养的基因,“在那个年代,南开中学就已经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做书呆子。放学后,学生并不是埋头做作业,而是能够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在抗战时期,重庆南开被公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典范。追求“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使学生既全面发展,又学有特长。

  在这种理念影响下,那个年代里,除了阎肃以外,重庆南开还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张存浩、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著名理论家郑必坚、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颜其德,还有与阎肃同年级的航天院士林华宝等杰出人才。阎肃解读母校,有“五气”,即:朝气、爽气、豪气、锐气和大气。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