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钟殿英:脱下军装 背起画箱(图)
//www.workercn.cn2016-02-03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钟殿英为留守儿童作画

为老伴儿作画

油画《光的节奏》

油画《孝道》

油画《女打工者》

  钟殿英先生年轻的时候当过兵,遇事都要敬礼、报告; 后来做了政治教员,也要向领导打申请,做汇报; 退休后,他在民族文化宫做了一场“汇报”。而这场汇报,整整准备了十八年……

  2015年夏天最热的时候,钟殿英和老伴儿毕尔芹每天从家门口坐车,在公主坟站换乘52路到民族文化宫,从早上九点开门一直待到下午闭馆。穿着灰白色马甲的钟先生是其中一场画展的主角。他站在自己的六十多幅油画前,将创作经历向观众们娓娓道来。而这一次展出,始于几个月前的一句无心之言。

  一天早晨还没起床,钟殿英随口和老伴儿开了句玩笑,“你说画了这些年画,我们要不要办个展览?”老伴儿没有接话。十点多,正在画室作画的他突然接到电话,“赶紧回来一趟,展览的地儿联系好了。”钟殿英一问才知道,原来三年多前老伴儿已经有此打算,曾和民族文化宫接洽过,里面的工作人员对她仍有印象。钟殿英赶紧准备了一些彩页,和老伴儿乘车前往。接待他们的是文化宫馆长雍继荣,他在翻完彩页后大为惊叹,立刻敲定了展出时间,还自告奋勇“承包”了定题目、写前言的工作。

  “汇报”——这场名字里透着军人气质的油画展览,自十八年前钟殿英从后勤指挥学院退休的那一天起,就在无形中酝酿着了。

  五十五岁,到中央美术学院学油画

  钟殿英至今仍记得十八年前的九月一日,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进修班开学的日子。还没接到退休正式通知的他向领导请了半天假,骑着自行车到美术学院去报到。和他一起报名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五十五岁“半路出家”的钟殿英夹在里面显得很“异类”。他倒一点也不在意,乐呵呵地背着画箱,每天骑一个小时车,在八点之前到达当时位于校尉胡同5号的中央美术学院,下午五点半放学回家。老伴儿笑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他拍拍那辆曾经换过两次坐垫弹簧,脚踏板都骑飞了的自行车说:“它才是我的老马!”

  对于古典写实派而言,素描是油画的底子。最初开始学习的钟殿英每天都在静物素描中度过。他深知和那帮科班出身的年轻人之间的差距,因此扎扎实实,从头学练“童子功”。虽然没有基础、年纪又大,钟殿英却一点也不急躁,他觉得自己和那些“以画养画”的年轻人比起来,反而更能心无旁骛。

  由静物到人体,对于钟殿英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没学油画前,他也会买一些介绍国外人体油画作品的书,欣赏那些优美的肌肉线条,明暗色彩的处理。但真正接触真人模特时,心里还是非常紧张。人体油画是西方古典油画中的最高类别,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最终要回归到对人本身的探索。钟殿英敬佩那些为艺术“献身”的模特,更对人体油画充满了敬畏之情。骨骼分布是怎样的,肌肉纹理是如何的,摆姿势时哪些部位在协同作用,都影响着最终的画面效果。“皮下有肉,肉下有骨,所有表面的呈现都有必然的内在因素,一点也错不得。”钟殿英搜来上百本艺术人体解剖教材,一张张照着临摹、记诵,攒下的稿纸不下三万张。当医生的朋友笑称连自己都没有老钟记得熟。

  在丈夫的影响下,毕尔芹也渐渐看起了油画。周末时两人常常流连于各大美术馆之间,欣赏评点,不亦乐乎。

  作为班里最年长的学生,大家亲切地称呼钟殿英为“老钟”,爱和他交流切磋,聊天交谈。有些年轻人天赋很高,却苦于要卖画养家,做起画来往往只追求技法层面的突破和市场的需求。老钟叹息着,私底下接济他们一点,却也庆幸自己至少不用看人眼色作画。一次素描课画马镫,大家围坐在桌前,各画各的。钟殿英思忖了半天,觉得眼前的马镫让他想起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时那些牺牲的战士、倒下的马匹,因此在构图时特意把它画成了卧倒的。其他学生一看,经过老钟的处理连静物也变得有思想了。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